年度热门 · 曾经美国人也挺爱存钱的,后来发生的事情跟中国有点像了

为什么美国人不爱存钱?
图片:《了不得的盖茨比》 为什么美国人不爱存钱? 猪小宝,博士僧 | 一级注册布局工程师

小我储蓄率的概念跟养老金账户、股票账户无关,跟小我所得税也没有直接关系。

好比小明同窗税后月收入是一万,房贷车贷水电煤网吃饭旅游买衣服买玩具请客随份子等等,一个月一共花出去八千,那么小明这个月的储蓄金额就是两千,小明的储蓄率就是 20%。

不管小明拿这剩下的两千块存按期、存养老金、买股票、买基金,仍是就取当作现金放在床底下,小明都是存了两千块。

美国此刻的储蓄率是 5% 摆布,也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美国人挣一万,花九千五,只能剩下五百;中国的储蓄率是 35% 以上,也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中国人挣一万,花六千五,剩下三千五可以存起来。


问题是为什么「美国人」不爱存钱,不是为什么「某一个美国人」或者「某一类美国人」不爱存钱,所以个别的经验并不申明太多问题,不管是你本身、你的伴侣、你的同事等等。

而且,华裔总体来说是相对比力勤俭节约的,所以你本身、你伴侣的案例并纷歧心猿意马具有代表性

不管什么处所,都有人花钱大手大脚,也都有人勤俭节约从不乱用钱,个别误差太大,所以仍是要看整体的大数据。

起首,我们界说一下什么叫「存钱」?

我们这里说的「存钱」是指广义的 saving,是跟「消费」也就是 spending 相对应的概念。

并不是说只有放在银行按期或者活期存条目账户 saving account 里的钱才算是「存钱」。

只要这些钱没有买当作消费品,而是出于储蓄的目标留了起来,这都算是存钱。

事实上,储蓄率的算法就是「储蓄率 = 储蓄金额 / 税后收入」,而「储蓄金额 = 税后收入 - 所有的消费支出」。

税后收入减去消费支出之后剩下的这些钱,不管是在活期或者按期存条目账户里,仍是在 IRA 养老金账户里,或者放在 529 教育账户里,或者 HSA 医疗账户里,或者放在家里的现金,或者买当作了亚马逊的股票,这都是「存钱」,都是未来需要的时辰可以拿出来用的钱。

其次,我们看看「美国人不爱存钱」这个命题是不是当作立?

数据措辞,下图是经合组织统计的四十多年来各个国度的储蓄率。

红色曲线为美国,灰色曲线为其余 G7 国度。从这个数据看,美国属于 G7 里的中游程度,低于德国和法国,高于加拿大、意大利、日本、英国。

如斯看来,「美国人不爱存钱」这个命题存疑,因为美国的家庭储蓄率并没有出格的垫底。

可是呢,若是我们把中国的数据也画到统一张图内外呢?

下面这一片盘桓在 10% 以下的是 G7,上面那个 35% 以上的是中国。

从这一点来看,以中国的储蓄率作为参考系,美国的储蓄率天然是低得吓人。

作为一个习惯了中国糊口体例的人,天然而然的会感觉「美国人不爱存钱」。

所以呢,从数据来看,结论是:

跟 G7 这些发财国度比,美国的储蓄率位于中游程度,没有出格的低。

可是跟中国比,美国的储蓄率显著低于中国。

接下来,既然 G7 国度都这样,为什么「美国人储蓄率低」这个问题值得零丁会商?

有看官说了,既然美国的储蓄率在 G7 里位于中游程度,那么应该是发财国度的人都不爱存钱,为什么要零丁说美国人不爱存钱呢?

我们再看看上面的公式,「储蓄率 = 储蓄金额 / 税后收入」,而「储蓄金额 = 税后收入 - 所有的消费支出」。

所以简单换算一下,「储蓄率 = 1 - 消费支出 / 税后收入」。

理论上来说,消费支出越低,申明花的越少,储蓄率应该越高;而税后收入越高,申明挣得越多,储蓄率应该也会越高。

问题就在于,在所有的 G7 国度里,美国毫无疑问是收入最高的,而相对来说,美国的物价程度属于比力低的。

同样是经合组织的数据,美国的家庭可支配收入遥遥领先,接下来的卢森堡、瑞士、挪威,在体量上都可以说是中小型国度。最接近美国的大型发财国度是第五名的德国,比美国低了 23%。

而消费支出的最大头是住房,以房价作为物价的代表,看看经合组织的折算可对比房价,美国仅仅是中游程度。

所以问题就来了,按照「储蓄率 = 1 - 消费支出 / 税后收入」计较,美国人挣得最多,物价一般,理论上来说,储蓄率应该很是之高才对,怎么会仅仅盘桓在 G7 的中游程度呢?

所以,为什么「美国人储蓄率低」呢?

我们再看看美国储蓄率的汗青数据,事实上,美国的储蓄率在上宿世纪 70 年月的时辰一向连结在 12% 到 14% 之间,属于比力合理的储蓄率。80 年月初有所波动,直到 1985 年跌破 10%,此后就一路下滑,一口吻跌到了 2005 年的 2.7%。

那么作为关头性的拐点,八十年月中后期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美国运通在 1987 年推出了通用性质的信用卡,在此之前,业内通行的是「签帐卡」作为快捷付出的手段。签帐卡与信用卡的区别是,签帐卡的消费额度无上限,你可以一个月花十万,可是你月底必需都还清,这种体例注心猿意马了审核很严酷,仅合用于高端客户;而信用卡的消费有额度,比如你一个月最多只能花三万,可是你月底不必都还清,你可以在接下来的时候内分期了偿,外加高额利钱,这种体例就比力「割韭菜」了。

这么好的「割韭菜」商机,其它大鳄也不会放过,1986 年超等碗中场告白,那时如日中天的零售巨子西尔斯推出了 Discovery 信用卡, 打破了传统的 Visa 和 Mastercard 的市场垄断(此刻的零售巨子淘宝也在力推金融信贷哦)。此后各类信用卡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并且因为最初对于这个新兴市场的监管不到位,各类阿猫阿狗都刊行了信用卡。

这是 1988 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报道的是那时各类信用贷条目的营业扩张。

此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那时金融业鼎力促销的新颖事物就是 home equity loan,也就是衡宇典质贷条目。半斤八两于你把房子压给银行,银行给你大额的现金贷条目,半斤八两于房价的 80% 甚至更多。若是你还不上贷条目了,银行可以把房子收走。看,报道里这位美林证券的高管信誓旦旦的说,衡宇典质贷条目并不是让大师把房子当了去买衣服(pledge the house to buy a blouse)。

此后,这种衡宇典质贷条目成长出了 HELOC(Home Equity Lines of Credit),也就是你把房子典质给银行,银行直接给你一张信用卡,这张卡的额度跟你的衡宇价值相关,在贷条目刻日内,你什么时辰想花这些钱都可以,花在什么上面都可以,只要你到期再把钱还给银行就行。还不上的话,银行有你的房子压在那边,稳赚不赔。这样一来,你想把本身的房子当了,去给本身买爱马仕的衣服,操作就更便利了。

为了吸引你把你爷爷留给你的房子当给银行,换一张大额信用卡,HELOC 还条目的利钱还可以享受免税优惠。各类金融机构为了鞭策这项营业,真是无所不消其极。

从八十年月中后期起头,信用卡和典质贷条目的蓬勃成长,让大量的通俗人获得了之前得不到的信贷额度,而金融机构和贸易机构为了本身的好处当然更是会火上加油。

之前你想干点啥,不管是买衣服买鞋,仍是出门旅游,都得先老诚恳实存钱,存够了才能去做。

此刻只要办一个信用卡,小钱就足够了,需要大钱,最多把房子当给银行。本身啥都没损掉,房子仍是照样住着,岂不美哉?

既然如斯,为啥还要苦哈哈的存钱?

信用卡和房子典质弄出来的钱,当然得有足够的处所去花。所以各类商家都是竭尽全力的宣传消费本家儿义。

也许你本身很俭仆,你想买个经济合用的斗室子,比喷鼻港和日本那些房子再大点就行,可是抱愧这个真没有,有的满是郊区的大草坪、大屋顶的大房子,夸张的就像欧洲的城堡,传说中的 McMansion。

也许你本身很省钱,你想买个经济合用的小汽车,可是抱愧没有,此刻新车的价钱日新月异,不管是体积仍是机能都远远跨越日常糊口的需要,本来都是顶配才有的设置装备摆设此刻全都下放到低配车型,此刻的顶配那更是不得了,而且每一项设置装备摆设最终都要收你一大笔钱,归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就比如皮卡原本只是平价工作车辆,甚至本来还有点寒酸,乡间贫民的标记。此刻却酿成了身份的标榜,2017 年卖出的皮卡新车的价钱中位数是五万五千刀,跟一辆宝马 5 系的价钱一样。有几多人真的开着这些机能猛兽拉货干活呢?95% 的五万刀以上的皮卡都是一小我在市区里开着上下班用的。可是呢,若是你买一个本田的平价小皮卡,你会被社会舆论说当作娘炮……

而卖皮卡的利润如斯之高,最大的皮卡厂商之一的福特已经颁布发表打算在美国市场停售轿车,尽心尽力投入到皮卡和 SUV 的高利润市场。

你本身无所谓,可是同事们都在开新车带新表,给妻子买各类工具,你就没有压力?要不要用一下本身的信用卡?要不要拿你爷爷留给你的房子开一个 HELOC?

久而久之,这就是鄙谚说的 shop till you drop。

你若是不相信,请随意搜刮那些破产的 NBA 球星的新闻。

在 NBA 挣那么多钱都能破产,可以花钱的处所其实太多了。

对于 NBA 球员是这样,花失落远远跨越本身能承担的钱,对于通俗人也是如斯,固然花钱的绝对数额没有 NBA 球员那么多,可是相对各自的收入程度,那么相对花销其实也是过多了。

对于通俗人,这样的新闻也有良多,只不外不如 NBA 明星们那么知名罢了。

好比下面这个新闻,他们家庭年收入九万,已经是全美家庭收入中位数六万的 1.5 倍了,可是在 2015 年资不抵债,申请了破产。这是袒护在他们家靓丽光鲜的社交媒体账号下面的冷冰冰的本相。最终,这个男的作为谋杀老婆和两个女儿的嫌疑人已经被拘系。

那么,有没有爱存钱的美国人呢?

这个问题有点像「美国人数学好欠好」。平均来看,总体的美国人数学可能是比力一般,可是若是看全宿世界最顶尖的数学家,那边面仍是美国人多。

就拿花钱买大房子来说吧,若是你住在这个房子里,那么其实这不算投资,就是纯消费。即使房价涨了,你把它卖失落,再买一个近似的仍是要花一样的钱,所以并没有赚钱。只有额外买的房产才能算投资而不是消费。

好比巴菲特老爷爷,若是你有巴菲特那么多钱,你要不要买个大房子跟碧昂丝做邻人?要不要买一个比艾弗森的豪宅还大的庄园?

可是呢,巴菲特依然住在他年青时辰 1958 年在内布拉斯加老家买的房子里,那时他花了三万一千五百块买的。他住了一辈子的这个房子,此刻的市场估值不外才 65 万,也就是一个略高档的中产阶层房子的价位。当然后来他生意过其它衡宇,但都是作为投资,没有作为过消费性质的本家儿要居所。

再好比前大管辖吉米·卡特,一向住在他的老家,也就是我们大佐治亚这儿的一个乡间小镇。他的房子也是住了一辈子,此刻的市价不外才 22 万。他是买不起城里的豪宅吗?他挣的钱比亚特兰大城里那些戴着大金链子的说唱歌手少吗?

最后,对于通俗人来说,存几多钱合适呢?

若是你问巴菲特老爷爷这个问题,他当然会说越多越好。

对于美国通俗人来说,一般可以用 50/30/20 法例,也就是尽量让本身的存钱不少于 20%。50 指的是必需的固心猿意马开销不多于 50%,好比房贷或者房租、买菜、后代教育;30 指的是无关紧要的消费开销不多于 30%,好比买衣服、去餐厅吃饭、看片子;剩下的不少于 20% 的收入应该存起来。

存起来之后干什么,那是另一个话题,好比是养老金账户更合适,仍是直接买股票,仍是投资房地产。可是,至少至少,应该试着先存 20% 再说。不然那些投资选项都是空口说。

主要的是,学会禁止本身的消费欲望,天然而然就能存更多的钱。

记住下面这句话,听人劝吃饱饭。

Too many people spend money they haven't earned to buy things they don't want to impress people they don't like.

太多的人拿着他们还没挣到手的钱,去买了他们底子不想要的工具,只是为了让那些他们压根不喜好的人恋慕本身。
  • 发表于 2019-02-12 21:00
  • 阅读 ( 85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