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国民党为何袖手旁观?

四川自古就是地动高发区,这和四川位于巴颜喀拉板块和华南板块的交壤处有关,两年夜板块之间的断裂层始终是制约四川良多县市成长的一个年夜问题。

山脚下的当作都平原

地动展望的难度众所周知,人工干涉干与地动的形当作今朝来看也不实际,所以从古至今,地动灾难老是会给川人带来庞大的损掉。在预防难以实施的年夜布景下,过后的救援工作就显得尤为主要了。糊口在今天的四川人有解放军和各地自愿者的帮忙,糊口在新中国之前的受灾川人又当若何呢?

这些乱入的人在疯狂暗示什么

平易近国的四川地动措置汗青可能是一个不远的殷鉴。

四川:地动年夜省

今天的四川省囊括了工具两年夜部门,别离是四川盆地的本家儿体和青藏高原的东部,也就是汉地和藏区两年夜本家儿要片区。但无论文化形态若何,这两个部门的地质前提都不太不变,地动很是多见。

四川省会当作都正位于

盆地的西侧,高原进入盆地的要道地点


整个四川境内竟有多达6条地动机关带,此中甘孜—康心猿意马地动带和理搪地动带是两年夜强震机关带,曾经激发过无数烈度极高的地动,给四川人平易近带来了庞大的危险和损掉。

但也是良多人的家

甘孜—康心猿意马


鲁克亮、刘琼芳等经由过程对四川各处所志的统计,发现了明清直到平易近国的近代四川,震灾数目是逐渐上升的。尤其是到了平易近国,震灾的密度甚至已经超越了过往风险更年夜的水旱灾,当作为了排名第一的四川天然灾难。

海说神聊京西山鹫峰地动台

中国自建的第一个地动台

然而如许的根本举措措施在

阿谁年月全国也找不到良多

终整个平易近国期间,四川共发生了67次4.5级以上的地动,平均半年多就是一次,而同期间发生的水旱灾也不外才别离30和20次,甚至比鼎祚快要300年的清代地动数目还要多。

这此中,又以川西藏区的地动密度和强度更高,在数目上就占了全川地动的80%以上。受灾最多的道孚、乾宁、康心猿意马、马边等县,清至平易近都城发生了10次以上的地动,可谓是超等重灾区。

川西多震动


而地动也从来不只是一场震灾那么简单,往往伴生有年夜量并发性灾难,水旱之灾甚至病虫害往往会接踵而至。尤其是在山地广布的四川,地动伴生有泥石流、滑坡、崩坍、洪水、火警,造当作的损掉甚至比地动自己更年夜。

肉眼可见的恐怖

好比1933年8月25日,茂县叠溪镇发生 7.5级地动,一分钟之后古城就被震塌了。四周的龙池山上有年夜量石头被震落,滑入岷江中,沿途彻底摧毁了古城中的建筑物,近300座古建筑除城隍庙以外连遗迹都不成寻了。而这些石头还在岷江中形当作了一座小山包,严重影响了岷江的流动,很快就为本地带来了加倍令人惊心动魄的次生灾难。

山高谷险

地动发生数小时后,岷江被截断处水位起头上涨,很快淹没了沿江的村镇。除叠溪外,松坪沟、芦花、黑水、小姓、年夜寨等都受灾严重,10里外的沙湾驿堡正逢清真寺会议,堆积了年夜量周边信徒,全数未能幸免,灭亡300余人。

岷江生当作了堰塞湖,下流的当作都平原便也不克不及幸免。上涨的江水溢出河岸,冲溃堤坝,在多个村镇间漫流,毁桥30余座,公众死伤更是不可胜数。

下流要小心了


如斯地动在清代到平易近国期间的四川,算得是屡见不鲜。仅仅一年之后,在茂县和汶川就又发生了一场规模附近的地动。上一场地动的善后工作还没有完当作,下一场地动就赶到,使适当地平易近不聊生,谣言四起,甚至呈现了伏莽横行的场合排场。

汶川已经算平地比力多的处所了

(已经是山区的出口处了)

面临如斯危局,平易近国当局又会怎么做呢?

救灾的常规办法

因地动不成控,且受灾面积往往庞大,历朝历代对地动灾难都很是正视,有比力完整的赈灾办法。而到了最晚期的王朝时代清代,对地动灾难的抵偿和施助工作已经有了半斤八两的规范。

善后的第一步当然是发放布施金、减免税负。好比乾隆年间对康心猿意马年夜地动的施助规范是:“按例每瓦房一间给银一两,草房一间给银五钱,压毙生齿年夜口每名二两,小口每名一两,别离散给。”以表现皇上的仁慈爱平易近之心。

《神探狄仁杰》里赈灾剧照

但这是盛宿世皇帝才能给出的年夜手笔,到了清后期,表里交困的皇帝已经没有这么多钱了,光绪皇帝的心猿意马额是“每户给谷二石”只按人头给粮食,比起发银两的可是要差远了。独一的一点钱是用在了撑持宗教工作身上,给重伤的喇嘛一人发了三两银子。

随之,为了恢复活产,朝廷一般会命令以工代赈。好比光绪五年川甘之间发生地动,桥梁崩塌,皇帝就委派干员前去“确估城垣、道路、桥梁工程,督饬哀鸿分路次序递次构筑。”如许既能让哀鸿拿到工资,又能尽快修复被粉碎的基扶植施。

别的,在古代王朝,灾后还有一件主要的事要做,那就是举办宗教典礼,祈求鬼神消灾。光绪时代的此次地动之后,四川总督丁宝桢就上了一道自我检讨的奏折,说本身“奉职无状,招致灾异”,然后率领下级官员“在昭觉寺焚疏自责”,彰显决心。

其实熟悉晚清汗青的都知道,丁宝桢在四川勤政清廉,公众拥戴,地动和他毫无关连。而他和同僚们的祈愿显然也没有起感化。

《苏东坡》中赈灾排场

到了平易近国期间,救灾的办法仍然是这么些,但结果反而变差了。

好比适才提到的1933年叠溪地动之后,四川省当局立即上报南京,请求拨条目100万元,粮食采办力半斤八两于今天的6000~8000万元。按说不多,但南京当局手头严重,竟然没有批。

1910年叠溪城内“居平易近楼”

无奈之下县当局只能四处驰驱,号募集捐,从遍地弄到了数千银元,粮食采办力价值今天的20万元摆布,施助全县哀鸿显然杯水车薪。这也不是叠溪一家的忧?,1923年道孚地动、1936年马边地动、1941年理塘地动,国度拨条目都很是有限,只能靠处所当局募集几千年夜洋的捐钱维持哀鸿糊口。

而因为中心当局对川西弃之掉臂,传统的哀鸿基建项目也没有可以或许很好地落地。叠溪地动一年后,四川省当局十分困难凑齐了12万银元,组织哀鸿重建水利。成果受益地平易近工不外500人,并且干了三个月就闭幕了。

能从当作都把人送到上游就不错

恢复根本举措措施的当作本则更高


比之古代王朝的措置办法,平易近国期间却是有一个好。那时的地质水文专家经常呈现在灾后的现场,这比动用巫婆神棍高多了。

仍然以叠溪地动为例,震后当作都水利知事公署、西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立四川年夜学、宿世界红十字会等机构都派员介入现场调查。按照现场勘测环境,专家撰写了《四川叠溪地动调查记》,并当作功疏浚沟通岷江水流。省当局还在叠溪设置了一个水利知事署,指导本地工作。

茂县境内近年仍频发山体塌方

这也差不多是那时独一值得称道的善后办法了。

官方拒绝赈灾

平易近国期间的四川地动布施如斯令人掉望,原因良多。

起首,无论是海说神聊洋当局期间仍是蒋介石南京当局期间,收税力度和财务支出之间始终找不到均衡,中心当局确实是缺钱的。对他们来说,这些钱需要用的刀刃,显然不是施助边缘地域的山平易近,而是应该用于巩固权力、覆灭政敌。

刘文辉、杨森、邓锡侯

平易近国期间“川军三雄”

比及了抗战期间息争放战争期间,中心当局自顾不暇,更显困窘,更加没有钱用于赈灾了。

其次,那时的国平易近中心当局只是名义上的中心当局。即使到了蒋介石期间,南京的力量也不外是浩繁年夜军头中比力出众的一个,处所势力和中心之间有着深挚的戒心和矛盾。中心不想管处所上烧钱的事,处所也顾忌中心影响力的渗入。

只有当国平易近当局标的目的西一路退至重庆时

才真正掌控四川盆地

并以此为资本基地支撑持久抗战


而在四川,环境则更为特别,自晚清以来年夜巨细小的军阀无数,带受骗时的西康省,是全国规模内政令最不同一、战乱最频仍的地域(固然战争烈度并不高)。这一地域最后勉强同一,是在刘湘战胜了刘文辉之后,在此之前,各方都并不但愿中心当局介入内战,影响四川的同一历程。

好比叠溪地动之后,蒋介石曾经动过赈灾的念头,可是刘湘只要钱,不要救援队,让南京感应不满。最终的成果就是钱和人都不来了。而刘湘手下的戎行也忙于交战,对处所当局的呼救爱答不睬,没有阐扬戎行办事公众的感化。

我有过赈灾念头的

第三,因为川西山区交通未便,通信隔离,环境又半斤八两复杂,外界力量无法实时干涉干与。有时辰甚至连报道都无法做到。好比1919年的道孚年夜地动,汉文报纸一概不知,最后是英国人本家儿办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第一个发现了灾情,这才引起了全国存眷。

却仍然不慌不忙

各种原因导致了那时由官方本家儿导的救灾手段很是不得力,受灾的四川群众只能在哀鸿中接管亲人死难、家园坍塌、交通梗阻、疫病风行的终局。即使开展自救,也往往来不及和死神竞走,终局悲凉。而他们在山里的哀叹,连当作都都没有人能听到,更无论全国。

有钱人都在城里安闲

和国平易近当局懒政形当作对比的是,平易近间集体的步履往往实时。

在处所当局的组织下,士绅、商会、宗教集体等经常能快速反映,标的目的灾区调派代表发粮慰问,并组织哀鸿进行重建。而这些平易近间在年夜城市的机构,则代行处所当局的功能,驰驱捐献。1923年道孚地动、1933年叠溪地动、1936年马边地动、1941年理塘地动中县当局那紧巴巴的几千年夜洋赈灾条目,年夜部门是平易近间集体送来的。

1937年9月

上海华洋义赈会在菏泽救灾

但平易近间社团究竟结果力量有限,可以或许起到的救灾感化不年夜,灾区仍然是刻苦的人多。

现在的四川仍然地动频发,近年来全境各市都有过地动的记实。比之平易近国期间的祖先,现在灾区群众已经可以或许获得实时的救助和妥帖的安设,无论是国度拨条目仍是社会捐献,数额都远远高于百年前,救援力度也不成同日而语。

可惜再多的救助也填补不了他们掉去家园和亲人的疾苦。我们只能感慨人类的科技仍然不敷昌明,然后像昔时的丁宝桢一样,为四川祷告,但愿地动越少越好。

参考文献:

杜方, 苏有锦, 龙锋, 等. 芦山 7.0 级, 汶川 8.0 级地动与巴颜喀拉地块东缘区域汗青地动[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 (4): 1569-1579.

王川, 田利军. 平易近国期间川西地动及社会的应对[J]. 西南平易近族年夜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7): 1-7.

杨力壮, 刘君, 徐学初. 平易近国四川地动灾难与当局救灾政策探略——以 1933 年的叠溪地动为例[J]. 平易近国档案, 2009 (2): 103-108.

鲁克亮, 刘琼芳. 对近代方志记录中的四川地动的考查[J]. 中国处所志, 2008 (9): 38-43.

END


  • 发表于 2018-12-20 00:00
  • 阅读 ( 799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