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重见光明后发生什么怪事?

美国瞽者女作家海伦凯勒曾经在《假如给我三天光亮》中表达了对光亮的夸姣标的目的往。在海伦的设想中,重见光亮的第一天,她要把所有伴侣都叫到跟前,好好地认一认他们的脸;第二天,早晨的时候她筹算拿来看绚丽的日出,白日将去参不雅博物馆,赏识拉斐尔、达?芬奇等人的油画;第三天,在纽约这座城市的陌头漫游,不雅察人们的糊口……

海伦的文章动人至深,也勾起人们对掉去光亮的人的深切同情。可惜实际并非像海伦想像的那样夸姣,反而可能加倍残酷,因为即便海伦重见光亮,她的绝年夜大都愿望生怕要失,她所设想的展开眼睛的三天,也许会带给她数不清的猜疑和懊恼,甚至可能会让她忍无可忍……

一个瞽者重见光亮后的履历

20宿世纪初,英国一位名叫西德尼的男孩出生了,不幸的是在他刚满10个月,就因一场严重的角膜炎夺去了视觉(海伦是1岁半时因一场高销毁了视觉和听觉的),此后50年他一向糊口在暗中中。除了依稀记得红色、黑色和白色外,他的视觉履历几乎是一片空白。

1959年元旦,52岁的西德尼接管了角膜移植手术,从头展开了眼睛。这一天当作了他生射中的分水岭。可是,麻烦事也跟着来了。

起首,西德尼无法识别人的脸。手术后,他头上的绷带被解开时,他听到有人对本身措辞。当他转过甚朝声音传来的偏向看时,他看到的是一片恍惚,他意识到,这或许就是给本身做手术的大夫的脸。可是,如果没听到声音,他无论若何也不会把那恍惚一团的工具认当作是一张人脸!

莫非是他的目力不正常吗?西德尼既不远视,也不近视,目力完全正常,对于一些简单外形的物体,他能看得一览无余,可是复杂一点的物体的描摹,例如说一张人脸,他就没法看清晰了。

另一个麻烦是西德尼的视觉没法判定距离。曩昔,西德尼可以依靠触觉和听觉自如地判定距离,现在他的目力恢复了,反倒让他不知所措;他站在三四层楼高的阳台上,却觉得本身伸手就能摸到楼下马路上的车辆;曾几何时,他借助一根手杖就可以垂手可得地横穿马路,现在,因为视觉不克不及告诉他物体的远近,他往往会被过往的汽车吓得六神无主,哪怕汽车离他还很远。此外,西德尼无法看到三维的立体图像,他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扁扁的。

聊以自慰的是,西德尼重见光亮后能精确识别颜色,也能判定一个物体动仍是静。

西德尼最后的终局是很遗憾的,手术后不到2年,他就抑郁而终了。作为一个瞽者,他当作功地糊口了半辈子,可是等他复明之后,却发生了深深的挫折感,感觉本身是一个无法顺应情况的残疾人。

假如海伦?凯勒重见光亮

西德尼的履历并不是一个特别的案例,而是那些先天或在婴幼儿期就掉明,后来经由过程各类手术重见光亮的人的遍及履历。

早在1728年,英国闻名大夫威廉?切塞尔登就曾经为一名13岁的男孩做了白内障摘除手术,这个病他出生时就有了。可是术后不久切塞尔登就发现,男孩的目力半斤八两不正常:他无法判定距离,他认为他所见的任何事物都“触碰”到本身的眼睛;他也无法判定复杂物体的外形。

今后的两个宿世纪中,也陆续有先天或早期掉明的瞽者因施行复明手术而重见光亮的事例。到1932年,有位医学博士汇集了数十个此类案例,编印当作书。书中人物的履历都年夜同小异,在恢复目力之后,他们都有着各类各样严重的视觉缺陷。更让人难熬的是,这些病人在手术前去往对光亮宿世界有着极高的等候,手术后却深感掉望;他们从头获得的视觉不单不克不及在日常糊口中起到辅助感化,反而当作了混合与未便的来历。很多人也像西德尼一样陷入深度抑郁,自杀身亡的惨剧也屡屡发生。

此刻你大白了吧,假如海伦?凯勒重见光亮,那么她的环境也毫不会好到哪里去。她会跟西德尼一样,无法看清伴侣的脸;她那没有立体视觉的眼睛也无法领略拉斐尔、达?芬奇等人画作的妙处;最后,她阿谁在年夜街上漫游的愿望更是实现不了……她能实现的顶多是赏识赏识绚丽的日出,因为按照西德尼的履历,她复明后对色彩的识别应该是没问题的。

一个物体是若何被你看到的

双目掉明本已属人生的年夜不幸,而此刻连他们对光亮宿世界的夸姣憧憬也被褫夺得一干二净。这其实让人感觉太残酷了。

这一切都要怪罪于我们视觉的形当作太复杂了。对于一个正常人,天天早上一展开眼,他就能看到四周欣欣然的宿世界,所以大要很少能意识到,当我们完当作“看”这么一个简单动作时,其实我们的视觉系统不知要颠末几多道复杂的“工序”呢。

最先是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瞳孔,经角膜、晶状体的聚焦,在视网膜上形当作一个像,若是角膜或者晶状体异常,我们就会得近视、远视,甚至掉明。

视网膜上分布着两类感光细胞,一类对光的强弱敏感,一类对光的色彩敏感,如果前者出缺陷,人就会得夜盲症,在光线黯淡的时辰,什么也看不见;如果后者出缺陷,人就会得色盲症,严重的色盲症患者除了口角,分辨不出任何此外颜色。

人的双眼对物体的明暗、颜色、距离等的感触感染是分歧的,当双眼的视网膜别离把接管到的光旌旗灯号转化为神经旌旗灯号时,这些信息会经由过程分歧的神经线路别离传到年夜脑的视觉中枢。在视觉中枢,年夜脑把来自两眼的这些信息经由过程整合,甚至还调动记忆,最后才形当作一幅有颜色、明暗对比的三维立体图像,而这个图像又会被年夜脑储存到记忆中,等今后再挪用。

所以你看到了吧,单“看”这么一个简单过程,就涉及那么多器官和神经的介入,这中心只要稍有差错,就会造当作视觉缺陷。尤其是最后一步,即年夜脑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极为复杂,牵扯到上百万个神经元的勾当以及彼此的毗连和交流,才使人“看见”,不然形当作的就是一幅恍惚紊乱的图像。

像西德尼如许重见光亮的瞽者,科学家经由过程年夜脑当作像发现,他们的问题恰好出在“看”这道“工序”的最后一步上:他们的年夜脑视觉神经中枢,各部门神经元之间的毗连太少,年夜脑中介入视觉形当作的神经元太少,成果“功亏一篑”,使他们纵有正常目力也依然无法识别复杂物体的描摹。

机会错过就不会再来

需要说起的是,上述怪事只发生在那些先天或着婴幼儿期间就双目掉明、当作年后才复明的人身上;对于那些当作年后才掉明的人,在重获目力的同时,他所看到的一切也将恢复正常,不会有任何异样。

这就提醒我们,一小我婴幼儿期间的视觉经验对于正常视觉能力的成立,尤其是对于识别复杂物体的能力和三维视觉的能力,是不成或缺的。若是一小我在婴幼儿期间贫乏足够的视觉刺激,好比说很早就掉明,正常视觉能力就无从成立,而且遗憾将会陪伴终身,再也无法解救;而一小我一旦在婴幼儿期间正常视觉就当作功成立,那即使他后来掉了然,也不会消逝,只要他一复明,这些能力就又会像正常人的一样阐扬感化。

那么婴幼儿期间的视觉经验是若何塑造我们正常的视觉的呢?

我们知道,年夜脑中有着数以万亿计的神经元,它们彼此保持,形当作难以想像的复杂收集,我们称之为“神经收集”。 固然我们出生时,神经收集的“骨架”也已经根基铺设好了,但这并不料味着我们平生下来年夜脑就完全心猿意马型了,事实上年夜量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毗连,还有待于我们后天去完美。这些又需要借助外界的刺激才能完当作,视觉神经元需要光的刺激,听觉神经元需要声音的刺激……等等。

1960年月,美国的两位神经生物学家为了研究视觉刺激在发育过程中的感化,用猫做了一系列尝试。他们先拔取出生不久的小猫,将它的一只眼睛用线缝上,数周之后再拆开,然后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体例比力年夜脑中一个叫“初级视皮层”的区域对两只眼的反映。成果发现,与未缝过的眼睛比拟,缝过的眼睛领受光时,年夜脑的初级视皮层上只有寥寥几个神经元作出了反映。这意味着,缝过的眼睛因为没有接管足够的视觉刺激,本家儿管这只眼睛的神经元之间没有成立起足够多的毗连,致使视觉旌旗灯号传布的规模很是有限。

接下去,他们又在小猫发育的分歧阶段反复了这一尝试。他们发现,若是在小猫出生后4~8周这段时候缝合,两眼之间的不同最为较着。一旦过了这一期间,缝合的感化就年夜年夜降低了。而对于当作年猫,哪怕把它的眼睛缝上一年,也没有较着的结果。于是他们提出一个不雅点,认为成立正常视觉有一个“关头期”,这个关头期假如错过了,今后就难以解救。当然,科学家们发现,除了视觉关头期外,还有听觉的关头期、进修说话的关头期等等。

至此,我们终于大白了,为何西德尼或者海伦?凯勒即使重见光亮也不成能过上正常人的糊口。他们都在视觉发育的关头期损失了目力,因贫乏足够的光线刺激,他们年夜脑上本家儿管视觉的神经元之间毗连很是少,故而即使他们复了然,视网膜能正常领受光旌旗灯号,但未发育完全的视觉神经系统却不克不及处置这些旌旗灯号,如许,他们依然不克不及像正常人一样“看”这个宿世界。

要想让海伦?凯勒这类人过上正常人的糊口,光还给他们一双敞亮的眼睛是不敷的,还得给他们重建一个正常的视觉神经系统——而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今朝的科学程度。


  • 发表于 2018-11-26 00:00
  • 阅读 ( 144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