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韩国模式:威权主义、财阀与亚洲金融危机

目次

- - - - -

                                                     1.出口本家儿导与朴正熙的野望

                                                     2.重化工与财阀的“绑架式”增加

                                                     3.金融自由化与亚洲金融危机


在二战后成长起来的国度中,韩国是为数不多的翻越高收入之墙当作为发财国度的经济体,缔造了媲美西德“莱茵河古迹”的“汉江古迹”。然而在上宿世纪50年月初,韩国仍是一个在贫苦线挣扎的小国,数以百万的韩国国平易近在贫苦和掉业的泥潭中挣扎,短短几十年,就摇身酿成高收入发财国度。

在韩国崛起过程中,威权本家儿义当局起到了显赫的感化。60年月威权当局操纵韩国自身的优势,把握住全球经济扩张的良机,鼎力成长出口本家儿导的外标的目的型经济。70年月,当局本家儿导的模式再一次彰显,引领韩国重工业从无到有。1960年至1980年间,韩国国内出产总值年均增加8.9%,缔造了宿世界经济增加史的古迹,其成长经验更被誉为 “东亚模式”。

威权政治和强势当局的本家儿导力量率领韩国走上了经济增加的快车道,但也滋生了不少高欠债、高信贷、低盈利的财阀企业,当作为了韩国经济血液里的隐性病菌。70年月初和80年月初,韩国经济都曾因过度假贷和偿债无力处在危机的边缘,靠着当局一次次的兜底和拯救逢凶化吉。可是当局的信用兜底,并没有彻底根治疾病,经济布局的懦弱性进一步发酵,坏账率一路飙升。80年月末90年月初,鼎新的诉诸加强,威权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但转型没有促进市场布局的平衡化,掉去当局束厄局促的韩国财阀进一步节制和垄断了韩国经济。

90年月初韩国开放本钱账户后,外资以银行贷条目为本家儿要体例进入韩国。韩国企业不仅标的目的国内银行举债,也从外资银行贷条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到期的外国债务无力了偿,而境外债权人拒绝给韩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信用展期。韩国财阀如泥塑巨人般轰然倾圮,年夜型工业企业连续不断地破产,前三十家财阀有六家宣告破产。昔时12月底,外汇储蓄急降到不足100亿美元的韩国当局已无力回天,被迫接管IMF的苛刻前提来获得其贷条目援助。

韩国简直缔造了经济增加古迹,可是在成长的前二十几年,过度依靠当局的信用担保和政策导标的目的感化。在这个过程中,当局、银行和财阀之间打造的“铁三角”关系,扼杀了其他中小企业的成长空间,对经济持久增加形当作告终构上的短处。

当局搀扶下,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的财阀集团,固然支撑了经济成长,但同时也当作为年夜而不强、欠债率奇高的巨型怪物,资产规模扩张的同时是半斤八两低下的盈利能力。缺乏内活泼力和焦点竞争力,而过度依靠高投入换来的GDP,是成立在浮沙上的,一旦稳增加办法退出,增加就会晤临较年夜的放缓压力,如同风一吹沙便会散去。

在一国经济成长过程中,当局当然需要承担着计谋性的脚色,恰当的政策指导和干涉干与,有助于遏制和化解危机。但持久依靠当局信用担保和资金投入,试图经由过程不竭加杠杆来维持高增加,成长出年夜而不强的巨型企业,是适得其反之举,注心猿意马难以持久。与此同时,持久打破社会成长的平衡,强行将资金设置装备摆设给方针企业,造当作财富和收入的不公允和寻租败北,也会刺痛经济的持久成长。

从韩国的经验看,要让经济持久可持续成长,需要成立健全的金融监管系统和平衡的市场布局,戒失落企业对当局信贷担保的病态依靠,实时整治和处置不良资产。与此同时,要鼓动勉励手艺的立异和良性的竞争,打破垄断和寻租败北,是鞭策经济内活泼力增加所必需的。

(一)出口本家儿导经济模式的形当作

60年月以前,韩国一度被认为是没有但愿的国度。二战和朝鲜战争的创伤使原本就资本匮乏、贫苦掉队的韩国束手无策,传统的农业根本无力支撑整个国度的成长和扶植,“美援”依靠型经济模式半斤八两懦弱。

1961年朴正熙策动军事政酿成为总统,怀揣着振兴韩国的胡想,他确立了以 “经济第一、增加第一、出口第一” 为方针的外标的目的型经济成长计谋。军国当局的集权本家儿义下,在增强根本举措措施扶植、扩年夜出口改善国际出入均衡、成立经济可以或许自我持续成长的根本等方面取得了诸多当作效,韩国的财产布局和经济体系体例也迎来了一次彻底的变化。

为了奉行出口本家儿导的经济成长计谋,韩国采纳了一系列政策与办法。

1. 韩元贬值,实施单一汇率制。战后初期,韩国币值高估状况较为严重,韩国当局为了加强本国产物的出口竞争能力,年夜幅调低韩元对美元的汇率。1964年5月韩元对美元汇率从130:1年夜幅贬值至255:1,而且一向连结这一趋向到1965年。按照朴正熙当局的说法,韩元汇率持续贬值的目标,是使韩元回归其 “真实” 价值,并以此促进出口和经济增加。

2. 1961年,当局将贸易银行收归国有后进行利率管束,经由过程提高利率的体例将私家部分资金吸引至银行。朴正熙当局高度正视对金融部分的节制,1962年明白划定当局可以直接节制中心银行。同时提高利率,鼓动勉励居平易近部分储蓄,全国总储蓄率从60年月的14%上升到了70年月的23%。

当局节制的金融体系体例和年夜量的资金为当局信用担保铺好了道路,自此韩国银行发放贷条目的根基原则不是市场需求而是当局指令。

3. 为鼓动勉励出口,当局以国度信用,为出口企业和企业外债供给背书担保。一方面,当局为私营企业的外债偿付供给全额信用担保,以提高企业举借外债的能力。另一方面,当局按照出口企业的业绩表示,给出口业绩表示优异的企业供给低息信用担保,正标的目的激励企业的出口行为。

在实施出口导标的目的型成长计谋的初期,韩国当作本低廉的劳动力是其走外标的目的型经济成长道路上不成对比的优势。1960年,制造业中美国工人的平均月工资为385美元,新加坡为55美元,喷鼻港为30美元,台湾为20美元,而韩国仅5美元,是美国工人的1/77。

二战后美国奉行商业自由化。1947年《关税和商业总协心猿意马》落地,进口限制被打消,全球商业加速。韩国确立出口导标的目的型经济计谋后,顺遂乘上全球经济扩张和商业自由的春风,“韩国制造”出口敏捷起飞。1962年韩国的出口额仅为0. 54亿美元,1964年出口额冲破1亿美元,到1970已冲破10亿美元年夜关。

外标的目的型经济成长计谋的推进,年夜年夜改善了韩国经济状况和国平易近糊口程度。人均GDP从1961年的94美元,提高到了1971年的301美元,10年时候增加了2倍多。出口的成长,也为工业和办事业缔造了广漠的就业空间,1970年出口相关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29.6%。

战后美日对韩国的投资与手艺合作,在为韩国出口导标的目的型成长计谋缔造前提的同时,也促进了“三星”、“现代”、“年夜宇”等数十家规模复杂的宿世界级企业集团当作立。加之有当局的鼎力撑持,敏捷当作长,这形当作了韩国财阀的雏形。

(二)过度信贷下的危机

出口本家儿导的计谋,简直是韩国经济起飞的根本,也具有壮大的鞭策感化。可是这种模式的缺陷和风险也不容轻忽。

起首,当局遴选了一些当作功企业标的目的其供给资金援助和政策撑持,以成长本钱手艺密集型的出口财产,导致韩国企业间的资本设置装备摆设十分不服衡,缺乏良性的竞争。前30的年夜财阀占有了过半的资金,挤压中小企业的保存空间,良多新生企业被扼杀在襁褓之中。

其次,以国度信用为出口企业担保的成果是过度举债。出口的财阀企业享受着融资、信贷、税收等多重优待,形当作了规模扩张的惯性,贸易告贷当作为其本家儿要资金来历,金融机组成为财阀的加油站。

但在数目型扩张的同时,并没有质量型的提高,弘大规模的外表下孕育了高欠债,而高欠债又带来了低盈利。企业净利润率从1965年的7.9%滑落至1970%的3.3%。这些企业往往需要较高的增加率来实现盈利,在经济高速增加阶段,这些高欠债经营的企业另有可能实现预期利润。但一旦到了出口财产周期性需求下降时,很多企业便陷入了经营危机。

最后,持久压低汇率带来了输入型的通胀,上宿世纪60年至80年韩国CPI同比一向处于高位。通胀压力下,韩国当局被动收缩,信贷增速从1969年的45%压缩至1970年的11%。信贷收紧使得年夜量高欠债率的企业无法信贷展期,接近解体的边缘,无奈转标的目的场外拆借市场来解决融资需求。1970年场外假贷利率飙升至50%,而一般正规渠道贷条目利率是24%。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阑珊,信贷缩短、融资当作本的攀升叠加出口增速的放缓和盈利率的下降导致企业欠债恶化,银行坏账率飙升,系统性金融风险剑拔弩张。

当局出头具名化解危机,兑现了担保的承诺。1972年韩国当局正式决议经由过程信贷展期和优惠利率的体例对深陷债务危机的企业进行救助。企业债务强制暂停了偿,所有的场外债务全数被展期至5年期信贷,在市场利率超40%的环境下赐与优惠利率为16.2%,被强制展期的短期信贷高达30%。

央行出头具名采办了贸易银行为企业债务重组刊行的出格债券,将企业从存亡线上拉了回来。可是救助的当作本最终仍是债权人和居平易近部分来承担,当局的赤字也较着上升,达到2千亿韩元。

固然韩国经济在当局的信用兜底不变了下来,可是银行过度信贷、企业过度假贷和投资的恶疾尚在。危机的平稳渡过也导致当局层面没有意识到之前宽松信贷的决议计划掉误,继续为合适成长其社会方针的企业供给信用担保等撑持手段,滋生了年夜型企业有持无恐、以当局为靠山的道德风险。

(一)重化工业成长

出口导标的目的型的外标的目的经济成长计谋,让韩国走出贫苦的泥沼。但因为国内资本匮乏,最根本的原料根基都依靠于进口,恰逢全国经济滑坡,进口的盈利空间压缩。加之在上宿世纪70年月,其它国度和地域的制造业陆续鼓起,韩国国内劳动力当作本优势不再,纯真的轻工业出口导标的目的型经济已难觉得继。

为提高对外经济竞争力和增强独立国防,朴正熙当局在第三个五年打算期间调整了政策偏向,把推进重化工业成长、提高经济自立性为本家儿要方针。1973年韩国颁发《重化学工业宣言》, 操纵进口原料、燃料,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起头重点成长重工业。

但韩国所面对的问题是,国内资本缺乏,相关手艺程度也比力掉队。而重工业扶植与成长需要年夜量的资金、原料和手艺,并且收受接管周期长,成长重工业有诸多风险。是以小企业底子没有能力介入,年夜的企业也不敢等闲涉足。

这个时辰,当局本家儿导模式的长处再一次彰显。为指导资本设置装备摆设,朴正熙当局对银行系统进行了重组,经由过程优惠贷条目等办法来实施总的信贷节制,经由过程银行直接节制对企业的信贷供给。当局为一些年夜型企业供给金融撑持和信用担保,鼓动勉励其成长重工业。被当局鼎力撑持成长重工业的财阀获得的金融机构贷条目占比超70%,有权力以半斤八两低的利率获取年夜量资金。70年月韩国企业告贷当作本低于通货膨胀率,现实贷条目利率几乎为负值,政策性贷条目利率更是低于一般银行贷条目。

在政策鼓动勉励和搀扶下 ,70年月韩国重工业有了冲破性进展。各年夜财阀纷纷当作立相关的重化工业或是军工工场,三星、SK、LG、韩华、乐天先后完当作相关工场的扶植。

为了解脱对石油的完全依靠,当局鼓动勉励韩国企业进入中东市场。在银行担保以及减免企业所得税50%的政策导标的目的下,从1973年到1981年,韩国企业获得了413亿美元的扶植订单。三星、现代、SK等公司,年夜规模进入中东能源输出国市场,介入了中东地域浩繁国度的年夜型能源举措措施扶植。

而为了运输原材料和能源产物,韩国的造船业和航运业敏捷成长,也进一步协助了韩国海外扶植事业的进行,组成了一个能源保障网。1977年三星造船当作立,1973年现代造船重工当作立,是那时全球最年夜船舶策动机工场。现代集团更是在1976年当作立亚洲商船,运营韩国至中东的不按期航运营业。

(二)财阀绑架经济,加剧金融系统懦弱性

在当局信用担保的庇佑下,韩国重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繁荣的过程,一些企业也敏捷当作长为全球著名的年夜财阀。韩国经济完当作了从劳动密集型模式标的目的本钱密集型模式的转型,再一次缔造了经济的古迹,1972年至1979年间,韩国每年的经济增加率都跨越10%。

同期制造业增加更快,复合年化增速达到了16.6%。以炼油为例,日均产能从1970年的209万桶,快速提高到了1981年的751万桶。1980年,重化工业在整个制造业的比重达到了54%。

但韩国走的是一条与自身要素禀赋不符的重工业之路,在取得当作就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隐患。

这段期间,当局赐与特心猿意马财产、企业以低息贷条目和补助,培育出了一批合适成长重工业方针,但金玉满堂的财阀集团。1975年当局对具有必然规模的企业付与综合商社的名称,对他们进行税收、金融的撑持和行政支援。综合商社根基只有财阀可以或许设立,年夜量陷入保存危机的中小企业被少数综合商社所并购,恶化了社会财富不平均分派的现象。加之当局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全数集中于这些财阀,小企业成长经营的空间进一步萎缩。

1980年前十年夜财阀产值占GDP比48.1%,排名第一的财阀三星集团缔造的产值更是占有了韩国全国GDP的1/3。然而庞然年夜物在支撑韩国经济的同时,也绑架了韩国经济,还加剧了金融系统的懦弱性。财阀挑起成长重化工业的年夜任,支撑着国内的经济命脉,可是是依靠着当局担保和年夜量举债才得以运营的,盈利能力半斤八两低下。

信用担保和信贷链条断或者不竭都将激发系统性的风险。链条断裂意味着韩国的经济本家儿体危在朝夕,庞然年夜物一旦倒下,韩国也面对着破产。而延续以当局为背书的信贷政策,又将继续饲养高欠债低盈利的畸形年夜物,纵容其绑架韩国经济,1980年韩国企业的杠杆率(即债务权益比)飙升至400%。

宏不雅经济掉衡也是全力成长重工业的价格。扩张性的财务政策激发年夜量预算赤字,政策性贷条目增添和外资涌入鞭策货泉供给持续扩张,通货膨胀持续恶化。1970年至1980年的十年间,韩国平均通货膨胀超14%。

而因为韩国财阀在重化工业成长的期间,为了据有自身对企业的节制权,再加上当局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限制政策,财阀企业大都采用债务型融资而非股权融资。这导致韩国整体欠下了巨额的外债,1980年外债占GDP跨越30%,这是韩国前所未有的宏不雅经济的掉衡。

(一)自由化的呼声

1960-1980年月的韩国,现实上是“被管束的市场” ,当局在此中占有了本家儿导地位。然而在后期,外债和银行坏账率的不竭上升,财阀垄断导致的不服等加剧,以及一向存在的高通胀和高税负压力,当局本家儿导经济成长的模式起头蒙受质疑,鼎新的声音初现。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国际原油价钱从1979年的每桶15美元摆布最高涨到1981年2月的39美元,使得之前鼎力成长重化工业的韩国经济陷入困境。

同时,美国为首的发财国度经济不景气,对韩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使韩国以出口为本家儿的经济成长空间日益削减。

此外,一些介入商业市场的成长中国度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当作本和低价的商品敏捷占有市场,对韩国的出口也形当作了冲击。1980年韩国经济遭遇了3.7%的负增加,对于标的目的来正视增加的韩国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

威权本家儿义的当局似乎再也站不住脚了,鼎新派认为韩国需要更自由的市场,应该削减当局对金融市场的过度干涉干与,成立如同西方国度市场一般不受当局摆布的金融系统。

80年月初,全斗焕政权上台,提出了“不变经济、削减当局干涉干与、标的目的‘平易近本家儿化’过渡”的经济鼎新路线。当局采纳的金融自由化办法有:抛售贸易银行股份实现贸易银行的非国有化;调整银行利率布局,提高银行存条目利率,使现实利率为正,拔除了优惠的贷条目利率轨制;放松对非银行的金融部分的监管,鼓动勉励非银行金融部分成长以及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开放货泉市场和本钱市场,开放外汇。

(二)被财阀操纵的“自由”

鼎新派的念头是夸姣的,可是过早的开放了金融市场,滋生了道德风险。事实证实,所谓的自由,只是财阀的“自由”罢了。

当局对市场放松监管,但响应的自由化轨制和监管办法却没有到位,奉行得最快的金融自由化沦为了财阀的融资东西,它们变本加厉地举债融资来做年夜规模。与此同时,韩国国内劳动力当作本上升,而其他新兴市场国度的制造业成长又给韩国带来冲击,为了维持较高的投资率,外债进一步增添。

“金融自由化”后,韩国企业高欠债、低盈利这一恶疾不仅没有获得解除,年夜企业的坏账率反而不竭上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前三十的财阀杠杆率平均冲破500%,而同期间的美国为154%,日本为193%,台湾为86%,可见那时韩国财阀的财政布局十分畸形。

一路上行的欠债率也未能阻止财阀扩张的野心。那时财阀的触角已经深切到韩国各个范畴,自由化的鼎新最终浮在了概况,没能撼动财阀绑缚的地位。

90年月之前,财阀企业被禁止涉足金融业和保险业。经济自由化今后,财阀监管获得放松,用5000多亿韩元节制了78家韩国金融和保险公司的股份,周全掌控住了韩国的金融系统。

1995年韩国当局启动“宿世界化计谋”,鞭策了年夜企业财阀的投资和规模进一步扩张,前30家的年夜企业平均拥有20个子公司。韩国最年夜的30家工业公司占工业产值的1/3和总投资的1/3,而此中的三星、现代、年夜宇和LG(乐喜金星)四年夜企业集团在国内发卖总额中占1/3,在韩国出口额中占1/2。任由畸形的泥塑巨人继续膨胀,为后来危机的爆发埋下了导火索。

另一方面,韩国实施的浮动汇率政策以美元为本家儿要钉住货泉,尽管便于国际商业结算、吸引外资以及节制通胀,可是进入90年月中期,美国经济起头强劲苏醒,美联储提高利率,美元慢慢坚挺进入新一轮强势周期,导致韩国现实汇率被高估,出口增加受阻,国际出入恶化,外汇储蓄不足以填补短期外债,到1997年第三季度,韩国短期外债已经是储蓄货泉的323%。

于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盖子,再也遮不住了。

(注:本文转自联讯麒麟堂,宏不雅研究,个债点评,实评实说,学术霖不雅)

对此篇文章会商不雅点感乐趣的伴侣,可以自行搜刮《李奇霖:反思韩国经济模式》一文。

  • 发表于 2018-11-16 00:00
  • 阅读 ( 76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