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是连续串的决议构成了你的命运。”
在心理学中,做决议(decision-making)是一个很经常被存眷的话题。按照维基百科的界说,做决议/决议计划是一个认知过程,这种认知过程以“从多个可能中作出选择”为成果。每个做决议的过程城市发生出一个最后的选择,尽管这种选择也有可能不会被付诸步履。做决议的过程,必然是基于决议计划者的价值取标的目的和偏好的。无论这个决议看起来多小。
糊口中,我们不时都需要做决议。从早上起床要不要多睡几分钟,到早餐吃什么,种草的各类工具若何弃取;或者要不要换工作、是否考虑和约会对象迈标的目的下个阶段等等……这些数不清的、或年夜或小的决议,勾勒了“我们是谁”,也恰是从中降生了被我们称之为“命运”的工具。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做决议。
1.心理身分会对决议计划有影响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年夜脑的眼窝前额皮质(orbitofrontal cortex, OFC)区域与做决议的过程紧密亲密相关。在针对人类、山公和老鼠的尝试中,OFC区域的受损对其他部门的认知能力都不会有较着的影响,但会较着影响到决议计划能力,被试在转变的情况中整合信息、衡量利弊、做出对久远有利的决议计划的能力会显著下降。(Steiner, 2014)
当OFC区域的神经勾当较强时,我们会对决议计划有着更强的决定信念;反之,决议计划时的决定信念也会削弱。
有意思的是,尝试还显示,当OFC区域受损时,我们的决议计划能力会下降,但过后却并不会对本身的决议和行为感应悔怨。(Steiner,2014)原因在于,当OFC区域受损时,被试会损失“反事实思虑”(counterfactual thinking)的能力——即“针对已经发生的工作,假设一种与事实相反的可能性”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悔怨”的情感是基于这种反事实能力发生的,因为只有当人们假设存在比事实更好的可能性时,才会感应悔怨。
2. 人格特点影响决议计划气概
一系列研究证实,在决议计划时,分歧的人格特质会作出分歧气概的决议。
Colin DeYoung阐发了内标的目的和外标的目的这两种人格特质在决议计划时的分歧表示。他发现,外标的目的者更多地会选择立即获得较少的奖赏,而不是期待之后获得更多知足;而内标的目的者则更多地选择了延迟奖赏时候、换取更多回报。
Kaileigh Byrne则进一步阐发了处于压力情境时,“年夜五人格”与决议计划气概的关系。他发现,“神经质”(轻易严重)或“宜人道”(善解人意)得分较高的人,在没有压力或较少压力的环境下会做出更有用的决议计划,而在真实的或设想的压力情境下做决议计划时,则会年夜掉水准。
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神经质”得分高的人在压力情况下轻易焦炙,更轻易有强迫性的行为,更轻易分离注重力;而高“宜人道”的人,即那些富有同理心、善解人意的人,可能是因为过于考虑他人的观点,害怕他人会掉望,这反而会影响他们在决议计划时的思虑(Byrne, 2015)。
3. 认知气概分歧,作出的决议也年夜不不异
决议计划的气概还与分歧的认知气概有关。Herbert A. Simon指出,因为信息的思虑、直觉和记忆的体例分歧,会形当作两种根基的决议计划气概:“完美型”和“知足型”(Simon, 1956)。
“完美型”(maximizers)的人喜好在做选择前,把所有的可能选项都考虑进去,他们喜好选择“最好的”,有点近似我们常说的“完美本家儿义”;
“知足型”(satisficers)的人喜好快速地做决议,可以或许知足他们的最低尺度。他们会感觉“足够好”就行,有点近似我们所说的“知足常乐”。
我上年夜学时,传授在讲解这两个概念时举了一个活泼的例子。他说,他和他的夫人别离是典型的“知足型”和“完美型”。每一次他们出去度假时,他都把选择酒店这件事全权交给夫人,因为他的诉求很简单:床年夜,清洁,距市中间不远。而他夫人则会花很长时候做攻略,对比良多家酒店,并老是试图选出一家“最好的”。但事实上,每一次他们最后入住时他都是对劲的阿谁人,而不管阿谁酒店客不雅上有多好,他夫人依然可以或许挑出它不敷完美的处所来——即使每一次做选择的都是她。
《选择矛盾》一书的作者、心理学传授 Barry Schwartz对11所年夜学的结业生进行了调查,阐发他们的决议计划气概与求职成果、欢愉水平的关系。成果发现,“完美型”的人总体上找到好工作的几率更年夜,起薪比“知足型”的人平均超出跨越20%;但在对糊口和工作的对劲度上,他们都不如“知足型”的人,并且他们选择破费的时候更长,轻易在面临选择时陷入焦炙,还会更多地为本身的选择感应悔怨。
4. 高智商有时会故障人们做出好决议计划
Keith Stanovic发现,是否能做出公允公道的决议计划,和决议计划者的智力程度并没有太年夜关系。更高的智力并不等于更明智的决议;现实上,在某些工作上它可能令你的选择更愚蠢。这是因为,智商高的人可能会受到“我侧成见”(me-side bias)的影响,即在收集信息以评估各项备选时,选择性地收集那些原本就撑持本身自己预判的部门。
聪明则和伶俐分歧,研究者认为,聪明的界说恰是有能力做出“不受成见影响的决议计划”。当你利用的思虑体例更“聪明”时,你的思虑和会商是逻辑完整的,你愿意认可本身知道的工作是有限的,对于不撑持本身不雅点的主要细节依然会加以正视。
你在什么时辰做决议,为本身仍是为别人做决议,做什么决议,城市影响你决议计划的成果。
1. 决议计划委靡(Decision fatigue)
在婚礼采购的最后阶段,你感应很是怠倦,于是赞成了发卖的所有保举;网购了一天对比了好几个平台,最后随便选了一个既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廉价的。这些行为看似没有出处,但它们都有可能是由“决议计划委靡”导致的:当你已经持续地做了太多的选择,就会在精力上怠倦不胜,而不肯去衡量利弊,导致决议计划质量的下降。
其其实决议计划委靡的时辰,我们的身体是有感知的,它往往会发生异样的或异常强烈的某种感受——可能是挫折感,强烈的想要纵容(好比说脏话、年夜吃年夜喝)的感动——但我们却不大白那种感受来自哪里,我们往往意识不到那是一种决议计划委靡带来的感受。(Tierney, 2011)
也因为我们本身经常疏于意识,决议计划委靡凡是会导致两种决议计划上的选择:
一种是本能的、冒失的采纳步履。前面所说的在婚礼筹办的最后阶段,你会直接说“我要最廉价的”或者“帮我保举一个最好的”,也很轻易在这个时辰受到发卖人员的勾引,进行非理性消费。
另一种可能则是避而不作决议,抵制一切涉及改变和风险的步履。好比,法官在薄暮做判决时,因为已经没有精神衡量,他会感觉将罪犯继续留在狱中是一个保险的决议。
经济学家Dean Spears的尝试表白,决议计划委靡对贫民的影响更年夜,因为在贫穷的村子里,即即是在他人眼里很廉价的糊口必需品的选择上,对他们来说也是需要频频衡量和考量的。而这种决议计划委靡,使他们无法将精神投入到进修、工作等其他工作的权衡和决议计划上,更轻易做出不睬性的选择,是以更难以离开贫穷(Tierney, 2011)。
而互联网时代也轻易加剧我们的决议计划委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网购。好比即将到来的双十一,琳琅满目标商品,各类各样的促销套路和极其复杂的优惠法则,让人们看似比起以往线下采购时有了更多选择和比力的机遇,现实上却在过年夜的信息量中花费了更多的认知资本,让决议计划委靡更轻易影响我们作出理智的决议计划。
2. 承诺进级(escalation of commitment)
承诺进级是别的一种会带来糟糕决议计划的现象。它指的是如许一种行为:当本家儿体发现本身的决议计划已经导致了负面成果时,不去遏制或改变行为,反而继续合理化本身的决议计划和行为,从而带来负面成果的不竭进级。当我们在决议计划时发生“承诺进级现象时,往往受到的是一种叫做“沉没当作本谬误”(sunk-cost fallacy)的认知偏误的影响,即当我们证实先前投入的当作本没有取得好的成果、已经被华侈失落(当作为沉没当作本)时,会因为这些当作本没有获得预期的收益而感应很可惜。好比,我们常说的“来都来了”就是典型的承诺进级。
3. 比起为本身,我们更轻易为他人作出好的决议
前面我们说到了“决议计划委靡”会影响我们的决议计划质量,另一项研究则进一步发现,我们在为本身做决议和为他人做决议时的环境分歧:当你在为他人,而不是为本身做决议时,更少可能会呈现决议计划委靡,并且更有可能会享受决议计划的过程(Polman, 2016)。在Polman的另一个尝试中发现,当人们为他人做决议时,会用更抽象、开放的体例去思虑,做出的决议计划更积极和有缔造力。
是以,Polman认为,避免决议计划委靡的好法子,可能是把一些工作的决议权交给你的伴侣。有趣的是,研究者Polman还发现,让那些出格乐于助人的伴侣帮你做选择,未必是个明智的决议,这是因为当这小我过度为他人考虑时,也会轻易陷入决议计划委靡。
1. 养当作糊口和工作的固心猿意马法式(routine),提高自控力。
多个研究都发现,决议计划和自控力有着显著的关系:当你的糊口年夜部门是有序的时辰,你就会晤临更少的选择,而不至于过多地耗损精神。好比,当你习惯固心猿意马的睡觉和起床时候,天天早上起床后都去跑步、做早餐然后再去工作,你就不必纠结晚上是否要吃夜宵,以及在早上睁眼时要不要再赖床半小时。如斯,你也会更领会本身的糊口节律,大白什么时辰的状况更好,适合做重年夜决议和工作。
2. 在需要的时辰,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上为本身做决议。
Polman说,因为在为他人着想时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好结果,是以当你面临坚苦的选择情境时,还有一种法子是,将这种情境设想当作不是在为本身做决议,而是假设本身处于第三方的立场上,设想本身是在为别人做决议,如许作出的决议往往是更理性的。
3. 将直觉、推理轮流用到决议计划过程中。
直觉(intuition)和推理(reasoning)这两种决议计划体例,在我们的决议计划过程中城市用到。有时辰我们需要用直觉去做决议,因为你的直觉其实也就是你的糊口经验和价值判定。而推理则是操纵摆在面前的事实和数据来做出决议计划,运用理智和逻辑对比各类选项,列出优错误谬误,按主要性排序,它适合在做更复杂的决议计划时利用,但有可能过于机械。在决议计划过程中你可以将两者连系,先从推理入手,经由过程收集阐发事实和数据做出初步决议计划,再依靠直觉感触感染一下,你感觉这个决议计划若何?你感受它对不合错误?若是感受对了,那就是它了。
4. 恰当践行极简本家儿义,为本身的糊口减负
有时辰,我们做决议计划很难是因为我们报酬地复杂化了我们的糊口情境。极简本家儿义的焦点是一种思维东西。一方面,它倡导我们将注重力从本身巴望的事物上转移到正在拥有的事物上。另一方面,它激励我们更好地熟悉本身——大白哪些工作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物质层面上,它包含对物品的“断舍离”,购物前明白本身的需求,培育理财习惯,等等。
但仅仅是物质糊口的简化,并不克不及真正解放我们的心灵。良多时辰,让我们感应怠倦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亲密关系缺掉的惊骇,对潜在社交资本的巴望,都在耗损着我们。更轻松的糊口,需要精力宿世界的简单化,好比:朴拙地看待每一段关系,不为了逃离孤傲而仓皇起头关系;拒绝有害的关系;以及不把人际关系视作一种社会资本,拥抱家人和真正的伴侣。
当我们可以或许在精力和物质方面都必然水平上地贯通到“less is more(少便是多)”的真谛,良多困扰我们的决议计划困境其实天然就会有谜底了。
以上。
References:
Bernstein, E. (2014). How You Make Decisions Says a Lot About How Happy YouAr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Bruine de Bruin, W., Parker, A. M., &Fischhoff, B. (2012). Explaining adult age differences in decision‐makingcompetence.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25(4), 352-360.
Byrne, K. A., Silasi-Mansat, C. D., & Worthy, D. A. (2015). Who chokesunder pressure?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decision-making underpressure.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74, 22-28.
Construal.Social Psychological andPersonality Science, 1948550616639648.
Kahneman, D. (2011). Thinking, Fast andSlow 1–512.
Maximizing versus satisficing: happiness isa matter of choi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3(5), 1178.
Polman, E., & Vohs, K. D. (2016).Decision Fatigue, Choosing for Others, and Self-Construal. Social Psychologicaland Personality Science, 1948550616639648.
Tierney J. (2011). Do You Suffer FromDecision Fatigue?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Schwartz, B., Ward, A., Monterosso, J.,Lyubomirsky, S., White, K., & Lehman, D. R. (2002).
Steiner, A. P. (2014). Regretful Choices: Neural Representations ofChoice in the Orbitofrontal Cortex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MINNESOTA).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