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获得“幸福感”?


前几天我们收到一条留言,留言者说:“我想不起来前次本身感觉幸福是什么时辰了。我感觉本身今朝很好,有较好的工资,还有女友,家人说我应该知足了,但我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我该怎么办呢?”

很多伴侣也问过我近似的问题,说本身获得了他人认为可以带来幸福的事物,但仍是很少感应幸福。甚至,他们其实也不清晰幸福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感受。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为什么我们无法感应幸福,而什么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呢?今天,我们就聊聊“幸福感”。

韦氏(Merriam-Webster)字典很简单地把幸福感界说为:a.一种存在的状况,在这种状况里,个别的情感分布于从持久的知足感应激烈的愉悦感之间不等。b. 一种愉悦的、让人们知足的经验。

早在1960年,记者 Gordon Young曾问心理学巨匠荣格,“你认为,想要获得幸福感(Happiness),人类的脑筋里需要哪些必备的根基要素?”

荣格用以下5点回覆了这个问题:

1. 杰出的心理和心理健康

2. 杰出的人际和亲密关系,例如婚姻、家庭、伴侣关系等

3. 从艺术与天然中感知美的能力

4. 必然的糊口水准和令人对劲的工作

5. 一种可以或许当作功地用来应对宿世事情迁(the vicissitudes of life)的哲学或宗教的视角

二十多年来的研究则发现,我们持续的幸福感程度,由三方面的身分决议。第一方面是我们幸福感的起点程度(set point, 用字母S指代),起点程度是由先天遗传、基因等身分决议的,对我们的幸福感程度起到50%的决议感化。第二方面是我们的糊口处境(life circumstances, 用字母C指代),糊口处境可能包罗一些正面负面的事务,好比婚姻状况,收入程度,表面,抑郁,睡眠质量等。糊口处境对我们的幸福感起到10%的决议感化。第三方面则是自觉性、自愿性的步履(voluntary activities, 用字母V指代),是我们可以或许自觉改变我们幸福感程度的部门,剩下的40%的决议感化把握在我们本身手里。

心理学家Bill von Hippel传授在关于幸福感的课程中,提到人们良多时辰会盲目地追求那些“自觉得会让他们幸福的事物”,却最终徒劳无功。他认为人们无法感应幸福,本家儿要有三种原因:

a. 因为我们的年夜脑总着眼于将来,而不是当下的幸福

Von Hipple传授介绍道,和其他动物分歧,人类年夜脑成长出了规划将来的能力,固然它给我们带来益处,却阻碍了我们感知当下的幸福。益处是,我们能提前打算、有用地避开未来的风险,在人类成长的过程中起了很高文用。而坏处是,这种能力同样带来了焦炙,我们会不断想着没完当作的工作、为那些还没发生的危险担惊受怕,却无法为本身当下夸姣的处境感应欢愉。想要幸福,人们需要把本身从将来抽离出来,回到对此时此刻的感触感染中。否则即使身处美好的情况或是已经取得当作就,仍会感应不满和焦炙。

b. 有些在将来让我们感应幸福的事,在此刻却不会让我们幸福

Von Hipple传授说,人们并未感应幸福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人们即可感触感染到的幸福与记忆中的幸福是分歧的。有些那时不会带来幸福感的事,会在日后回忆时让人幸福。他引用了一项研究指出,在带孩子时,人们感应的欢愉与疾苦就和做家务差不多,远远不及看电视时感应的欢愉;但当过后回忆起来,人们却感觉带孩子令他们幸福,而不会说“看电视让我幸福”。

这是因为,当我们回忆时,对一段履历作出评价本家儿要参考的是故事的飞腾和终局,而中心部门则往往被忽略,这又叫峰终心猿意马律(peak-end rule)。也就是说,记忆的幸福是峰值和终局的平均值。这也诠释了为什么带孩子让人幸福,因为孩子更轻易给人们带来突发的、超乎平常的欢愉体验,这些峰值体验很轻易在回忆时被想起,让人们感应幸福;而电视则更琐碎而平平,轻易被人遗忘和忽略。所以,想要幸福,该当选择去做一些能给我们带来巅峰体验的事;同时,也许你正在做的事此刻让你感应琐碎而疾苦,但也许日后回忆起来会感应幸福呢。

c. 我们误觉得一些事能让我们幸福,其实未必

固然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幸福,但也许我们搞错了偏向:我们但愿获得的事物,也许未必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下面我们列了个清单,给大师讲讲哪些看似能带来幸福的事物,其实未必有用。

·金钱能让我们幸福吗?有必然结果,但过多无益

与人们想象中分歧,金钱与幸福感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相关。

对于那些贫穷的人来说,只要他们获得更多的金钱,他们就会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此时金钱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这是因为,当人们还在为“存活”焦炙时,人们无法获得幸福感。糊口在持久的饥饿和危险中的人就不会有幸福感。然而,一旦当人们解脱了贫苦,金钱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就不再那么显著了。美国的研究显示,在美国,当你的年收入低于7万5美元时,赚得越多就越幸福;然而越过了这个门槛,赚7.5万仍是赚10万带来的幸福感差别不年夜。

此外,心理学家发现,那些巴望获得更多财富的中产阶层和敷裕的人,经常会被困于一种被称为“享乐顺应”(hedonic treadmill)的心理状况。享乐顺应是说,固然人们不竭获得更好的物质糊口和享受,但幸福感会敏捷顺应新的转变,不会持久地维持一个晋升。treadmill的原意是跑步机,这个词语形象地表达出了人们尽力不竭地往前走,但其实却始终在原地。

举个例子,一起头对一小我来说,频仍地四处观光是豪侈的事。但一旦告竣,这小我就会把这一点算作是必需品,继而起头追求甲等舱,甚至私家飞机。我们会很快顺应新的物质前提,所获得的越多,所巴望的就会越多。幸福感则只是留在差不多的程度。

研究显示,收入程度较高的人,对于本身的糊口相对对劲,但在具体的一个时刻一个时刻的幸福感中,他们只比其他人稍稍超出跨越一点点。他们比低收入人群更轻易焦炙,且不太花时候在具体的享乐为本家儿的勾当上。更主要的是,收入带来的糊口知足感似乎是半晌的、转瞬即逝的。

别的,一些学者认为,我们追求财富的极年夜动力是为了在与死仇家的竞争中获得地位的优势。换句话说,不是我们拥有几多决议了我们的幸福水平,而是我们在和别人的比力中的相对优势。也许你的收入已经很高,但若是你的邻人或者四周人比你的收入更高,仍是会给你带来相对褫夺感。

·越多的机能让我们越幸福吗?同样有上限

和人们想的纷歧样,性也不是越多越好。一项笼盖了11,285名男士与14,225密斯,长达十多年的研究显示:一旦性的频率达到一周一次,再多的性就不克不及给你增添幸福感。相反,要求更多反而给你更年夜压力(事实上,在另一项关于“性频率与幸福感”的研究中,研究者要求尝试组增添一倍的性频率,成果大师苦不胜言,并且年夜大都也没能提高一倍,一般只提高40%的频率) 。

这是因为,人们能抽时候做亲密活动,一般是彼此协商的成果:需要协调两人的睡眠时候、工作强度、彼此的意愿等等。若是要求过多的性,反而会带来很多均衡性和其他糊口事项的压力。并且,数目无法代替质量。在性中享受高质量的互动和亲密感,是纯真追加次数无法替代的。(Castleman, 2016; Ellis, 2015)

·迈入婚姻必然能让我们更幸福吗?不

对那些但愿成婚能改变本身的糊口状况、婚后糊口能更幸福的人们来说,这生怕是个坏动静:婚姻并不会让人们过得更幸福。18项持久的研究显示,在婚后,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晋升。而对那些最终会离婚的伴侣们而言,成婚后反而幸福度会下降,直到恢复独身才能让他们的幸福度从头晋升,但也可能无法回到曩昔的程度。

此外,一项意年夜利的研究更是发现,女性在丧偶之后,比在婚姻糊口内更欢愉。研究者暗示,这可能是因为丈夫的存在让婚姻中的女性感受受到更多约束、过得更沮丧。所以,若是你感觉婚前的糊口并不幸福、伴侣并不合适,不要指望结了婚能改变这一切,或是能经由过程婚姻改变伴侣;相反,与合适的人走入婚姻,才是保障糊口幸福的关头。(DePaulo, 2013; Stoppard, 2016)

·变美必然能让我们更幸福吗?纷歧心猿意马,因为幸福的关头不在于“都雅”

表面和幸福的中介变量是“自傲”,也就是说,在表面能给你带来“自傲”的前提下,能给你带来幸福感,但变美与自傲却未必挂钩。很多不自傲者在尽力润色表面后,依然无法幸福。因为他们戴着不自傲的滤镜,认为变美了的本身与真正的“美”有差距;不自傲者也会依然更存眷他人的负面反馈,甚至因为尽力改变表面却没带来好的成果而加倍消沉。所以,与其专注于改变表面,更存眷的焦点应该是周全晋升自傲。

·搬去一个气候更好的处所能让你幸福吗?纷歧心猿意马,除非你时不时想到它

在一个气候很差的处所糊口和工作,也许你会想,若是我搬到一个气候更好的处所就会欢愉。但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的研究发现,并非如斯,那些真的搬去了气候怡人的加州的人们,并没有比曩昔更欢愉。

卡内曼指出,这是因为人们存在“聚焦幻觉”(focus illusion),也就是说,当我们做决议时,我们会过度存眷一个身分能带来的幸福感,而忽略除了这个身分外,还有很多其他身分同样会摆布幸福感,甚至比这个身分要主要得多。换言之,只有当你被问到气候时,你才会感觉到了气候更夸姣的处所确实会更幸福,而日常糊口中,你会忽略气候对幸福感的影响。

a. 能本身选择

良多人相信,我们需要自由的选择权,才可以或许获得幸福。研究发现,比起一些其他指标(包罗健康程度、受雇状况、宗教等)自由选择可以或许最好地展望糊口对劲度。

而这也要取决于一小我是更相信小我选择,仍是更相信一些外部决议力(好比命运)才是节制本身将来的工具。自由选择权只能影响前者的幸福感程度,却对于后者比力难以发生影响。因为前者相信本身对于本身的选择有节制力。后者则会感觉一切都是命运决议。

简而言之,那些相信本身可以或许自由地选择,且对于本身的糊口有节制力的人,更轻易有幸福感。

此外,做选择的体例也很主要,比起追求完美,知足最低尺度、更能带来幸福。Von Hipple传授指出,人们有两种选择气概,完美型(maximizer)和知足型(satisficer)。“完美型”的人喜好在做选择前,把所有的可能选项都考虑进去;“知足型”的人喜好快速地做决议,可以或许知足他们的最低尺度。他们会感觉“足够好”就行。研究发现,“完美型”的人找到更好工作的几率更年夜,可是在对工作和糊口的对劲度上却远不及“知足型”的人。因为完美型在比力的过程中,会不竭地悔怨本身舍弃的、同样有利益的其他选项;而知足型的人,获得合适尺度的事物就已经很高兴了。

b. 比起花钱买工具,买履历让我们更幸福

钱能买来幸福吗?也许可以,但取决于你买什么。Von Hipple传授建议说,比起买一个物品,买一段履历能给你带来更持久的幸福。举个例子,若是你买包,过段时候这个包也许不克不及再给你带来买下它那一刹时的欢愉,它的风行水平和光鲜外表城市折损;然而,若是你花钱去度假、旅游,时代获得的夸姣回忆却可以让你在好久之后依然回味。

c. 3件积极的小事

每一天竣事时,写下三件今天让你感应欢愉的小事。这件事可以小到“在路边看见一朵可爱的小雏菊”,或是“今天公车准时到了”。这个方式不仅会让你在记实的时刻因为回忆起那些刹时而高兴,还会使你加倍寄望糊口中看似眇乎小哉的夸姣的事,增添日常的幸福感。一段时候后,再往返顾,你就会发现你比本身想象中要幸运良多,也会回忆起良多可能因为太小而被淡忘了的、幸运的时刻。研究表白,这个方式不仅可以帮忙我们提高日常幸福感,还可以必然水平地改善抑郁症状(Seligman, Steen, Park & Peterson,2005)。

d. 天天自拍也可以让你更欢愉

研究成果显示,天天自拍一张本身的笑脸可以让当天表情更好。同样的,给伴侣分享本身看了感觉高兴的图片,或是分享你认为他们看了会高兴的图片也可以让本身的表情变好哦,也难怪人们喜好把在社交收集上看到的好笑图片和视频分享给别人了(Chen,Mark & Ali,2016)。

e. 帮忙他人让我们更幸福

利他行为能让我们更幸福。好比在工作时帮同事做点小事,走在路上回覆问路者的疑问等等,都能晋升助人者的表情。这是因为,相信本身帮忙他人、改善了他人的困境能让人们感觉本身的糊口更有意义,而意义感带来了幸福。所以尝尝看给他人带来欢愉,也许能让我们也更幸福哦。

Reference:

Castleman, M. (2016). Would More Sex Really Make You Happier? Psychology Today.

Ellis, M. (2015). More money, more sex, more happiness? Not necessarily, study says. MedicalNewsToday.

Chen, Y., Mark, G., & Ali, S. (2016). Promoting positive affect through smartphone photography. Psychology of Well-Being, 6(1), 8.

DePaulo, B. (2013). Marriage and Happiness: 18 Long-Term Studies. Psychology Today

Seligman, M. E., Steen, T. A., Park, N., & Peterson, C. (2005). Positive psychology progress: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interven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60(5), 410.

Stoppard, M. (2016). Single women are healthier and happier than married women - and it's no surprise. Mirror.

Von Hipple, B. (2012). Suprising Truths about Happiness. Youtube.

KY作者/隋真

编纂/KY本家儿创们


  • 发表于 2018-10-24 00:00
  • 阅读 ( 74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