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细菌”是怎么回事?真的无药可治?

据媒体报道,爱尔兰一家病院里,呈现了名为“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的超等细菌,今朝,已有多名患者被传染,有8名病人的死因与其有关。[1]

“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就是“可以或许发生碳青霉烯酶的肠杆科细菌”。肠杆科细菌里有不少“老熟人”,好比年夜肠杆菌;至于碳青霉烯酶,我说个名字,你必定有印象——NDM-1。前几年,常有媒体报道NDM-1耐药菌的文章。NDM-1酶,便属于碳青霉烯酶的一种。[2]

相关报道(图片来历:新华网)

碳青霉烯酶,就是可以或许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酶。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论名气,不如青霉素年夜,不外,二者是一家人,长得也很像,都有一个环状布局,叫做β-内酰胺环。是以,临床上,它们都被归到β-内酰胺类抗生素里。

青霉素(左)和碳青霉烯(右)的布局(图片来历:pubchem)

细菌与人体细胞有诸多分歧,好比,拥有细胞壁。细菌的细胞壁由肽聚糖构成,负有多种任务,庇护细菌、转运营养物质等。要想把通俗糖类合当作为肽聚糖,需要用到青霉素连系卵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听名字就知道,跟青霉素有不少渊源。

现实上,青霉素、碳青霉烯,都可以经由过程β-内酰胺环与青霉素连系卵白进行毗连。正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它们占有了之后,通俗糖类就掉去告终合机遇。细菌没有法子合当作细胞壁,便会膨胀、分裂、灭亡。[3]

青霉素的感化机理(图片来历:wikipedia)

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关头环节。第一,碳青霉烯必需进入细菌内部,第二,细菌内的碳青霉烯必需达到需要的浓度,第三,碳青霉烯必需跟青霉素连系卵白会面。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好比,细菌经由过程本家儿动转运,把碳青霉烯排出体外,好比,细菌合当作碳青霉烯酶类,水解碳青霉烯,碳青霉烯的杀菌结果便会受到影响。[4]反过来说,若是一种细菌具有上述一种机制,它便可以有用抵当抗生素;若是具有不止一种,便可以称作超等细菌(superbug)。

那么,超等细菌是怎么来的呢?

可以用一个尝试进行申明。这个尝试很简单,在家里就能做。起首,找一块玻璃,在上面涂一层酸奶,作为培育基。外出回来今后,不要洗手,在玻璃的一端,按个手印。接着,弄几个小瓶子,匹敌生素进行稀释,稀释10倍、20倍,以此类推。最后,用玻璃棒,把抗生素溶液,划到玻璃上,离细菌越近的,浓度越低。[5]

成果会呈现什么?

尝试成果(图片来历:harvard)

会呈现海浪状的细菌斑。

以年夜肠杆菌为例。俗话说“船小好调头”,只有一个类细胞布局的年夜肠杆菌,比之人体,更轻易呈现基因突变。换句话说,固然手上的年夜肠杆菌都叫年夜肠杆菌,可是,它们基因存在细微不同。在碰到第一道抗生素防地之前,这种不同没什么本色意义,所有年夜肠杆菌都能很好滋生。碰到第一道抗生素防地之后,工作就变了:年夜部门细菌被抗生素杀死,极小一部门细菌,因为基因突变,刚好含有可以耐受抗生素的基因,于是,只有它的儿女可以存活,大举滋生,标的目的着下一道防地进军。

尝试解析(图片来历于收集)

研究表白,年夜肠杆菌只要有5个特心猿意马突变,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就能增添10万倍。[6]

在生物体内,细菌还有别的一个进化体例。碳青霉烯酶,是由基因编码、发生的。细菌的遗传物质,年夜致分布在两个位置,一个是细胞核,一个是质粒。细胞核像不动产,等闲不克不及动,质粒却像现金,可以在细菌之间流转。这意味着,一个耐药细菌,若是机遇合适,可以敏捷勾引其他细菌插手耐药阵营。

碳青霉烯酶的种类和对应基因的位置[2]

最后一个问题,是怎么办。

因为碳青霉烯是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抗菌谱最广、杀菌结果最强的一种,所以,若是一种细菌对碳青霉烯不敏感,根基等于颁布发表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效。与此同时,其他的耐药菌,也在不竭增添。统计表白,1999年到2008年,短短10年间,肠杆科细菌仇家孢曲松的耐药率,从17%上升到了86%。[7]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只能坐以待毙。碰到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可以尝尝多粘菌素,多粘菌素的杀菌机理,与青霉素分歧,它经由过程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杀死细菌,被视作最后一道防地。

研发新的抗生素、追踪耐药基因、削减畜牧业的抗生素滥用,这些都需要国度力量。正视院内传染、合规利用抗生素,这些需要临床大夫具体考量。小我而言,最主要的是,削减与抗生素的拉锯,不要给抗生素进化的时候。一方面,勤洗手、生熟菜板分隔,注重小我卫生,尽量削减细菌传染;另一方面,不本家儿动利用抗生素,若是确实需要用到抗生素,必然要谨遵医嘱,全程、足量,敏捷扑杀细菌。

小我行动(图片来历:宿世界卫生组织)

参考文献

[1]爱尔兰一病院发现超等病菌 8名患者死因与其有关[EB/OL]. [2018-10-22]. https://c.m.163.com/news/a/DUDM73DD0001875O.html?spss=newsapp.

[2]施毅. 正视“超等细菌”的检测、预防和治疗——NHS《耐碳青霉烯类产酶菌指南》的解读和思虑[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1, 36(6): 558–562.

[3]杨宝峰. 药理学[M]. 人平易近卫生出书社, 2008.

[4]李凡. 医学微生物学[M]. 人平易近卫生, 1976.

[5] SAYS D L S. New technology lets researchers visualize the evolu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J]. Science in the News, 2016.

[6]以太·亚奈. 基因社会[M]. 尹晓虹, 译, 黄秋菊, 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书社, 2017.

[7]赵敏. 细菌耐药近况及治疗——从超等细菌谈起[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1, 36(2): 104–108.

作者:赵言昌


  • 发表于 2018-10-24 00:00
  • 阅读 ( 889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