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人都能懂的量子理论

你是否曾被量子物理里面那些八怪七喇的思惟搞得神经错乱?

起首,不要惊慌。神经错乱的不只你一个。正如具有传奇色彩的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所说:“我可以斗胆地说,没有人懂量子理论。”

然而,要描述这个宿世界,量子理论又是确实不成少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把量子理论的思惟一一分化,让谁都能懂

什么是量子理论?

颠末几千年的争论,我们此刻终于知道了,物质追根究底是由像电子、夸克如许的微不雅粒子构成的。这些小家伙像乐高积木一样组合在一路,形当作了原子和分子,而原子和分子又是拼当作宏不雅宿世界的“乐高积木”。

为了描述微不雅宿世界是若何运作的,科学家成长出一套叫量子力学的理论。这个理论做出的预言固然很是怪僻(例如,粒子可以同时呈现在两个处所),但它是今朝物理学中最切确的理论,在曩昔近百年里经受住了严酷的查验。没有量子理论,我们四周的很多手艺,包罗电脑和智妙手机里的芯片,都是不成想象的。

量子理论很怪僻,但它的准确性不容思疑。科学家们所争论的,仅仅是若何诠释它。

“量子”到底是啥意思?

假如妈妈叮咛你:“把这罐辣酱放到厨房储物柜里。”储物柜是分层的。你可以选择放在这一层或那一层,但你总不克不及把辣酱放在相邻两层之间,譬如2.5层吧。因为那是没有意义的。

用物理学上的术语说,你家的储物柜是“量子化”的,只能分当作离散的一层,两层,三层……不成能再细分为0.6层,1.5层,2.8层,3.45层……

在量子的宿世界里,任何工具也都是量子化的。举例来说,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呆在一些离散的能量层里(称为能级)。跟你家厨房的储物柜一样,两个相邻的能级之间,是没有它的安身之地的。

可是量子的行为十分诡异。假如你给待在较低层的电子一个能量,它就会跳到更高的层。这叫量子跃迁。不外,你给的能量必需合刚才行,即刚好等于两层之间的能量差,不然它会“耍脾性”拒收。

设想你脚下有一个“量子足球”,在你10米之外有一些由近及远的沟,它们半斤八两于一条条能级。一般人会想,用的力太小,当然球飞不起来,但用的力很年夜,让球飞起来总没问题吧?但事实上不是。仅当你踢“量子足球”的力不多不少刚好能让它失落到这条那条沟里的时辰,它才会呼啸而起,不然任你怎么踢,它也会待在原地不动。很奇异吧?

还有别的一个类比。假如你驾驶着一辆“量子汽车”,你只能以5千米/时、20千米/时或8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在它们之间的速度是不许可的。换挡的时辰,你俄然就从5千米/时跳到了20千米/时。速度的转变是刹时发生的,你几乎发觉不到加快的过程。这可以叫速度的“量子化”。

量子力学VS经典力学

上述例子已经让你稍稍领略了量子宿世界的诡异。说真话,统治我们熟悉的“经典”宿世界的法则在微不雅宿世界根基上都掉效了。只有少数几个硕果仅存,像能量守恒、电荷守恒等等。

“经典”是物理学家用于描述“日常感受”的术语——当事物的表示不超出你日常经验的规模,我们就说它是“经典”的。

台球就是一个经典物体。在碰着另一个球或桌沿之前,它老是在球桌上沿着一条直线滚动,这完全合适我们的日常经验。但球里每一个零丁的原子的活动,却遵循着量子力学的纪律,好比说,它随时都可以消逝。

但这并不料味着,微不雅和宏不雅宿世界的纪律完全“老死不相往来”。作为物理纪律,量子纪律无疑更根基,可是当良多粒子堆积在一路时,其整体行为就很是趋近于经典物体的行为了,这时你就可以用经典纪律来描述。好比说,构成台球的一个粒子,或许很是“率性”,可是数以亿计的粒子聚在一路时,彼此的“率性”彼此抵消,整体行为就越来越“中规中矩”。你如果有一台超等计较机,把构成台球的上亿个原子考虑进去,然后完全按照量子力学来计较,你会发现,这上亿个原子的整体活动跟直接用牛顿力学来描述是一样的。

这叫对应道理。就是说年夜量微不雅粒子堆积一路时,诡异的量子效应将会消逝,其整体行为就会变得“经典”。这条道理在某些环境下很有效。好比一些年夜分子团,要说它是经典物体呢,似乎太小了;要说它是量子物体呢,似乎又太年夜了。这时辰,我们就可以量子纪律和经典纪律双管齐下。原本只要用量子纪律即可,但计较量太年夜了。既然存在对应道理,我们就可以把一部门计较简化当作经典物体来处置。

海森堡不确定性道理

在量子物理学中,某些工具从严酷意义上说是不成知的。例如,你永远不成能同时知道电子的位置和动量,正如你永远不成能让硬币的两个面都朝上。

有些书上教你如许去理解不确定性道理:例如,要想知道电子在哪里,你须得用某种工具(例如光子)探测它。但光是一种波,它的分辩率决议于它的波长,波长越短分辩率越高。所觉得了把电子的位置测量得更精确,你最好是选用波长越短的光。但光又是一种粒子,其能量与波长当作反比,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光子能量越年夜,对电子的碰撞也越年夜。如许一来,不管你的探测何等小心,城市改变电子的动量。在经典宿世界,不雅察或测量对不雅察对象的干扰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微不雅宿世界,干扰无论若何是不克不及忽略的。

如许说当然也没错。不外,不确定性道理事实上比上述如许的理解更深刻。它说的是,天然界有一种生成的恍惚性。在测量之前,电子的状况(包罗它的位置、动量),是各类可能状况的叠加。它处于一种叠加态。叠加态具有自然的“含糊其词性”:既可能是如许,又可能是那样,或者说几种可能性同时并存。仅当测量时,它才被迫选择一种确定的状况呈现出来。

比如一枚“量子硬币”,当它落下之前,它的状况是“正面朝上”和“后背朝上”两种状况的叠加。仅当它落到地面静止下来,它才被迫选择逗留在两种状况中的一种。

波粒二象性

量子物体(如光子和电子)具有割裂的个性——有时它们的行为像波,有时又像粒子。它们的表示取决于你设计尝试时,是以波仍是粒子来对待它们。

例如,我们知道,粒子的活动是有轨迹的,而波的特点是在整个空间满盈,没有确定的轨迹。当你把量子物体看成粒子对待(如用粒子探测器探测它),想知道它的活动轨迹,好,那它就表示得像个粒子。假如你在设计尝试的时辰,想看看它的波的特征,如干与、衍射等,好,它就表示出波的特征。

在量子力学中有一个闻名的双狭缝尝试。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展示了量子的很多奇异特征。下面我们就以它为例子来谈谈。

假如你在一个水池里设置一个有两条竖直狭缝的樊篱,然后用手指蘸一下水发生水波,水波会穿过两条狭缝。穿过两狭缝的水波会在樊篱后面互相关涉,形当作一个干与图案。

若是你把樊篱从水里拿出,朝狭缝发射一堆枪弹,它们就会直接穿过这条或那条狭缝,在樊篱后留下两条分明的弹痕,而不会发生干与图案。

这是经典的波和粒子在双狭缝尝试中的表示。但诡异的是,微不雅粒子譬如电子,可以同时表示出两者。

假如你朝狭缝发射电子,甚至像发射枪弹一样节制好,一次发射一个,开初樊篱后面起头形当作两条较着的“弹痕”,申明电子表示得像粒子;但跟着你发射的电子渐多,弹痕也垂垂恍惚起来,最后竟然在屏幕上显示出明暗相间的干与图案,这时它又表示得像波了。倒仿佛每个电子同时穿过了两条狭缝,并与自身干与。

按照不确定性道理,可以如许诠释:因为电子是一个量子物体,我们不克不及切当地知道它的位置。电子有机遇穿过一条狭缝,也有机遇穿过另一条狭缝——因为两者都是可能的,所以它现实上同时履历了两个过程。换句话说,确实是每个电子同时穿过了两条狭缝,并与自身干与。

此刻,更诡异的工作来了。假如你在两狭缝边上各放置一个粒子探测器,来不雅察电子到底穿过了哪条狭缝。你的意图可以得逞,好比电子击中探测器的探头,不竭发出敞亮的闪灼,你欢快地欢呼:“你这个鬼家伙,终于被我逮着了!你适才走的是这条缝,此刻走的是那条缝。”可是,等你把头探到樊篱后面,就会发现年夜事不妙:干与图案竟然消逝不见了,只留下像弹痕一样的两条直截分明的狭缝投影。

按前面的诠释,这是因为你知道了电子穿过哪个狭缝之后,它不就再处于叠加态,所以只能选择一条路径,经由过程一条狭缝。电子的波动行为消逝了,表示得完全像粒子。

若是你对上述诠释还感应头疼,那么请想一想这个事实,或很多少受些抚慰:物理学家其实也不太能接管如许的诠释,他们一向都在为这个较着的悖论想破脑袋。

波函数

这是一种用来描述波-粒子的数学。

至关主要的是,一个量子波函数可以包含有很多种可能的解,每一个解都对应着一种可能的实际,波函数则是这很多种可能的解按必然概率的叠加。譬如,一个“量子硬币”的波函数包含“正面朝上”和“后背朝上”两种解,每一种解都对应一种实际,实现的概率各为50%。

令人惊奇的是,叠加态中分歧的解似乎还彼此感化。这一点,在前面的双缝尝试中我们其实已经看到了,当电子同时履历了两个可能的轨迹,既穿过这条缝,也穿过另一条缝时,就会发生干与。我们的不雅察或者测量,似乎对波函数起着一种神秘但又至关主要的感化,即造当作波函数的坍缩,迫使原先处于各类可能的叠加态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仿佛我们对天然说:“喂,别再跟我迷糊其辞,必需给我一个明白的回答。”于是天然只好吞吞吐吐做出“是与否”,“此与彼”的回答。

不雅察为什么能迫使波函数坍缩呢?这是谁也诠释不了的机制,所以很神秘。

测量导致的波函数坍缩,叠加态解体,是不成逆的,不成恢复的。这恰是量子通信的根本。量子通信优于传统通信的最年夜亮点是保密性好。为什么它能做到这一点呢?因为信息的载体(好比光子)被窃听者截获之后,他为了获得信息,不克不及不合错误它进行测量,但测量之后,光子的状况就改变了,如许就很轻易被通信的两边察觉。所以量子通信固然没法子阻止被人窃听,但窃听者很轻易表露本身。

叠加态和薛心猿意马谔的猫

想象一只猫和一小瓶氰化物被放置在一个密闭的盒子里。瓶子上方有一把用电子开关节制着的锤子。若是开关被随机发生的量子事务(例如铀原子的衰变)触发,锤子就会砸下来,把盛有氰化物的瓶子砸碎,猫就会一命呜呼。

这个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心猿意马谔设想的思惟尝试,是用来申明叠加态的概念的。

铀原子的衰变遵循量子纪律,所以它的波函数有两个解:衰变或不衰变。按照量子理论,在进行测量之前,这两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事实上你可以认为,在测量之前,铀原子同时衰变又不衰变,处于两者的叠加态之中。

因为猫的命运维系于铀原子的衰变环境,所以你不得不认可,当铀原子处于衰变和不衰变的叠加态时,猫也将处于一种活和死的叠加态。便是说,在我们打开箱子不雅察之前,这只猫处于既死又活的状况。

叠加态是量子计较机的根本。传统的计较机只对0和1操作。1比特的信息,就是0或1。可是量子计较机直接对1量子比特进行操作,而1量子比特是0和1两种状况的肆意叠加,这种叠加形式几乎是无限的。这恰是量子计较机与传统计较机的运行速度不成同日而语的原因。

什么是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是指当两个粒子(例如光子)紧密亲密相关时,对一个粒子的测量当即就会影响到另一个粒子,不管两者相距有多远,哪怕一个在地球上,一个在宇宙的边缘。

这有点像你仍是个孩子的时辰,可能玩过的一个游戏:叔叔每只手里都攥着一个彩球,一红一蓝。先让你看,看完把它们在背后夹杂。夹杂完再拿出来,让你猜每只手中球的颜色。从你的角度来看,这两个球就像发生了“纠缠”——若是他左手拿的是红球,那就意味着他右手拿的必心猿意马是蓝球;反之亦然。

但量子的环境更神秘,因为在叠加态中,每个“球”并没有确定的颜色。任何时刻,都能以同样的概率闪现红或蓝,并且是完全随机的。

你若是不雅察一个“量子球”,那么它的波函数坍缩,它将被迫选择一种确定的颜色闪现,好比说是红色。可是与此同时,远在宇宙边缘的另一个纠缠的“量子球”,它的波函数也立即坍缩,它也立即以一种确定的互补颜色闪现了,好比说是蓝色。问题是,我们对后者并未做任何直接的不雅测,没有对它发生任何感化呀。

如许一来,对一对量子纠缠的粒子中的一个进行操作(好比说不雅察),似乎立即就能影响到另一个粒子,不管它们相距多远。爱因斯坦感觉,这违反了他的相对论提出的“任何活动或感化力的传递都不克不及跨越光速”的道理,所以他给量子纠缠贴上了“鬼魂般的彼此感化”的标签。

量子纠缠是“量子隐态传输”的根本。所谓量子隐态传输,就是把甲地的一个粒子的状况刹时转移到乙地的另一个粒子上,如同某些科幻小说中描写的“超时空传输”。不外请注重,这里传输的不是粒子自己,而是粒子的状况,即传输的仅是信息。

量子理论的诠释

量子理论的上述思惟尽管很是神秘,也很诱人,但说真话,年夜大都物理学家并不出格关心,他们是适用本家儿义者,只关心最后的计较成果:理论怎么诠释就随他去吧,只要计较成果跟尝试相符就够了。

当然,也有一些比力有哲学气质的物理学家试图澄清这些问题,所以他们对量子理论做出各种诠释。这些诠释在本刊2017年11A期的《量子物理的巅峰对决》一文中已谈得很具体,这里只把本家儿要的几种诠释简单介绍一下。

哥本哈根学派的诠释——在我们测量之前,确定的实际是不存在的。只有我们在不雅察的那一刻,不雅察的行为导致波函数“塌缩”,一种确定的实际才呈现出来。

多宿世界诠释——每一次对量子的测量都将触发无数平行宇宙的降生,叠加态中的每一个可能性,别离都在每一个新生的宇宙中当作为了实际。你之所以不雅察到薛心猿意马谔猫还在世,仅仅因为这个“你”可巧跟那只活的猫处于统一个新生宇宙中罢了。

德布罗意的导波诠释——微不雅粒子的行为跟经典粒子差不多,只是你要把它们想象当作像冲浪者一样骑在所谓的导波上。粒子发生波,而波又指导粒子活动,如斯频频。


  • 发表于 2018-06-19 00:00
  • 阅读 ( 64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