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为何经常被忽视?

“Nothing is so strong as gentleness, and nothing is so gentle as real strength.” 

(没有什么比温柔更有力量,也没有什么比真正的力量更温柔。)

– Francis de Sales

“KY您好,您是我的女伴侣保举给我存眷的,她经常让我多看看您们的文章。我有一个问题,想测验考试来咨询一下。

我和女伴侣原本豪情很不错。可是我们始终面对着一个坚苦。我们两个都是很自力思虑、有本身设法的人。她是我大学同窗,上大学的时辰我们还一路加入辩说队。日常平凡我很是赏识她的逻辑能力和谈锋,可是在糊口中,我们很轻易因为一件很小的工作,起头争执,又因为这个争执的过程发生更多的辩说。

我感觉我和她是在论事,她也感觉本身很讲事理,只是我们都有一些要对峙的工具,都无法节制住本身的情感,有时辰会彼此说出一些很重的话。

每次矛盾不竭进级,最后她都很是愤慨地提出分手,我也感应很是心累。我感应这个问题已经危险到了我们的豪情。请问您可以供给一些解决这种场合排场的思绪给我吗?”

凡是收到女生来提问的我们,看到这位愿意为了女伴侣积极追求撑持的男生,感觉他对女伴侣的感情仍是值得必定的,可以看出他在支出本身的那份尽力。

今天我们想和大师聊一聊,在人际关系中,有一种被人轻忽的感情性技巧——尤其是在这个强调自力、自我的时代,这种人际技巧就是“温柔(tenderness)”。

为什么说,为了让我们之间的毗连更坚韧,我们需要更多的温柔?为什么温柔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温柔和对峙自我矛盾吗?(谜底是不矛盾,后文胪陈)。

来看今天的文章。       01.

温柔:一种被轻忽的力量

我们所会商的温柔,不仅仅是礼貌、或者措辞轻声细语等这种概况的现象。它是一种人格特质,这种人格特质既有先气候质的影响,也受后天养当作的影响。

也就是说,有些人生来就比力温柔,但更主要的是,人可以经由过程后天自立的选择做一个温柔的人。

那么,一个温柔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用更心理学的说话来描述的话,温柔的人有

a.更好的感动节制的能力

b.共情能力

c.情感调节能力

d.他们对于挫败感(frustration)的容忍度更高

e.对本身转变的感触感染有更好的发觉

他们是以在人际关系中,可以或许更少陷入僵局。他们可以或许意识到,本身的感触感染到底是什么,而不会让激烈的情感使本身掉控,更少做出一些感动和粉碎性的行为。

是以,真正温柔的人,会更有能力解决困境,在面临危机时更沉着,被搬弄或受到外界刺激时更少被激惹。同时,他们更少强逼他人,对他人也更为尊敬。

举个例子来说,当两小我发生冲突,一个不温柔的人,可能会发泄本身的负面情感,或者做出危险性的讲话和步履。而一个温柔的人,即便也感触感染到强烈的负面情感,ta仍然会留出一部门的精神,来自我监视,选择更合适、温柔的、更利于问题解决和关系深化的体例来表达本身。

文首案例中的两小我,在面临冲突时,对对方都缺乏“温柔”。取而代之呈现的是“防御”。防御让两小我越来越多地考虑自我庇护,价格就是危险关系。

* 温柔不是没有本身的设法、乖顺、被动或者无力。

这是对温柔最常见的曲解。

在有冲突的、有挑战的人际场景中,一个温柔的人完全可能有本身果断的立场,但ta呈现自身立场的体例是温柔的。

他们在这样的场所中,可以或许表示出一种对自我的按捺力和对情境的发觉力。在空气严重、剑拔弩张的人际情境中,ta可以或许不以同样激烈的体例做出回应,而选择给出能有用缓和情境的反映。

“我履历过一个出格好的女伴侣。我那时辰一打骂就上头。可是她从来没有对我高声过一次,固然她的立场很果断,但她的安静可以或许让我慢慢也沉着下来。她让我感应即即是在争吵中,在她对峙自我的时刻,她依然会考虑和赐顾帮衬我的感触感染。这让我也更愿意为她做出改变。”

但这不暗示他们会抛却本身果断的立场——他们可能会延后在氛围安静下来之后再以温柔的体例给出本身的立场,他们会选择机会。“

当我沉着下来今后,我会真的起头聆听她标的目的我申明的她的需求、她的立场。她鼓动勉励我标的目的她提问,而且会耐烦地标的目的我申明她本身。当我更可以或许理解她背后的心路过程之后,我能对她的选择有更多的信赖、更少的猜忌。我感觉她是我人生中的一个楷模。”

研究者发现,温柔是婚姻对劲和不变度的主要影响身分。还有研究证实,温柔对我们的身体也有益处,总的来说,温柔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和平安感都有益处。

在当前社会中,压制温柔是一种遍及现象。尤其是对于男性来说,在男人气概中,敏感、温柔往往被认为是一种错误谬误,而不是一种美德。是以,有一部门男性在亲密关系中也不知道若何表示温柔。

另一方面,不仅仅是男性,总的来说,这个社会更奖饰刚毅、果敢、甚至强势,这些被看作更有利于竞争和当作功的特质,是更有力量的表示。

同时,缺乏人际平安感是这个时代每小我的体验,因为这是一个个别的、目生人的社会。温柔是一种包含了懦弱的体验,人们因为惊骇,拒绝所有包含了懦弱感的感情。

最后,西方社会和现代社会对于鸿沟的强调,让我们更强调人际中的尊敬。尊敬防止我们互相危险,但这是一种冷酷的感受。要增强人际关系间的纽带,需要更柔嫩和亲密的工具,即温柔。       02.

在人际关系中,温柔可以做到强力无法做到的工作

温柔可以在人际关系中,实现一些加倍“自我果断”的技巧无法实现的影响。

这一代人,都活得很自我又很怯懦。让他们为另一小我做出妥协和改变是很难的。他们不肯意这样做,也不敢于这样做。

是以,他们大多选择以“自我果断”的体例处置关系中冲突,互相论证对方更该当做出改变。

这种沟通当然是需要的,它有利于鸿沟的成立。但温柔可以或许做到比自我果断更多的工作。

温柔,是一小我放下防御,愿意给出对方共情性的存眷的表示。当两小我都很愤慨的时辰,温柔的一方可以或许按捺住本身,先支出共情、节制情感的尽力,这种尽力是可以或许被另一方感触感染到的。

就如同前面的访谈对象所说的那样,温柔自己就是一种支出型的状况,ta可以或许为关系中的另一方做出楷模。

经由过程给人际关系中的另一方带来平安感,从而令其更轻易敞高兴扉、放下防御、展露真实的自我,从而使您们之间的毗连变得更深刻、更透辟、更坚韧。

温柔可以在两小我之间流动,当温柔在两小我之间被体验到时,可以将两小我融合在一路。

研究者指出:

“温柔将我们的心变得更柔嫩,使我们愿意在对方表示糟糕的时辰,仍然假设ta可能有我们不知道的念头。它要求我们完整地看到对方,也就是说,不被对方揭示出的单一特质所限制、也不被本身的刻板印象所限制。”

温柔可以或许帮忙我们从分歧的角度熟悉身边的人,真正熟悉到他们不被我们喜好的行为背后,包含了什么关于这小我的信息。温柔还让两边更信赖对方的善意,从而更愿意为关系做出配合的尽力。

温柔是采取,是相信,是出于关切而为对方做出的自我按捺。当我们在日常糊口中践行温柔,它拥有改变关系状况的庞大能量。

假如文首案例中的两边,能有一方在呈现矛盾时,先给出一种温柔的姿态,相信两小我处置冲突的体例和状况城市随之发生猛烈的转变。

是以我们可以说,在人际关系中,温柔远比强硬来得更有力量,它可以或许帮您更好地标的目的关系中的其他人输出您的立场,也更可以或许影响到对方,传染ta,让ta变得和您一样愿意为关系做出尽力。       03.

若何可以或许当作为一个拥有温柔这种力量的人?

温柔不仅是一种人际沟通技巧,如同前文所说,良多时辰,它仍是我们的一种选择——爱是日常细节,当您们都被负面情感覆没的时辰,谁会选择做那个先支出温柔的人?

温柔不仅仅是措辞轻柔、举止礼貌那么简单。它起首来历于一小我心里的念头。

研究者认为:当我们心里的期望是最大限度晋升本身与他人的福祉时(desire to support the utmost good of selfand others),我们天然会当作为一个和睦、温柔的人,因为行为会按照我们的深层欲望天然吐露出来。

所以,若是您但愿拥有温柔这种出格的力量,起首您需要让本身的心里,由衷地更关心他人,也关心本身,用一种和睦、而不是防御的立场糊口。

良多时辰,我们都是开启着自保防御的状况,比起去想着“我能做什么让本身和他人感触感染更好”,我们更多是想着“我能做什么避免他人危险到我”,行为也就天然受到了影响。在人际关系中,我们经常试图经由过程愤慨、求全谴责、歧视来获得临时性的掌控感,火烧眉毛地危险对方,以避免本身当作为被危险的那一方。

也就是说,若是您想拥有温柔这种力量,您要本家儿动选择当作为一个温柔的人。

此外,您需要在日常糊口中操练感恩。感恩能让一小我连结温柔。埋怨和求全谴责反之。支出更多决心的尽力,去记实和时常回忆人际关系中,对方值得您感恩的步履。这可以或许让我们的心变得柔嫩,也可以或许给我们勇气,来选择温柔。

最后,温柔和正念之间也存在着密不成分的关系:温柔来自于对自身的理解,对他人的关切、和杰出的情感调节与感动节制能力。而正念可以加强这一系列的能力。

对对方连结一种好奇,去领会ta的设法、豪情、情感真实的内在等,而不是对ta持有一种节制的立场,要求ta与本身的设法连结一致。这种不含批判的不雅察、不带假设的领会的立场就是我们在正念中操练的。

同样,当您感触感染到负面情感的时辰,会商它、用温柔的立场表达它,而不是用步履发泄它,一样是我们在正念中可以操练的技术。

正念是一种冥想操练。在这种操练中,我们学会标的目的内安然平静地不雅看本身的情感、感触感染、设法。我们还会操练抛下一切预设,来体验一个对象。同时经由过程这种操练,经由过程在自身与本身的情感之间,拉出一段用来不雅察的距离,还教我们与本身的情感连结必然的距离。

我们将在将来为大师更具体地介绍正念这种操练方式。

以上。

References:

Arnold, G. (2018). In Praise of Gentleness. naomiarnold.

Exploring your mind. (2016). If There’s No Tenderness, It’s Not True Love. exploringyourmind.

Livingston, M. S. (1999). Vulnerability, Tenderness, and the Experienceof Selfobject Relationship: A Self Psychological View of Deepening CurativeProcess in Group Psychotherap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oup Psychotherapy,49(1), 19–40.

Marino, G.(2013).Try a Little Tenderness.nytimes.

Miller, G. (2007). A Wall of Ideas: The" Taboo on Tenderness"in Theory and Culture. New Literary History, 38(4), 667-681.

Timms, S. (n.d.). Kindness – Why it’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TED xSydney.

  • 发表于 2020-05-13 02:00
  • 阅读 ( 77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