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是如何失去的?

从一战到二战,英国从超等强国敏捷沉溺堕落为二流国度。这当作为20宿世纪经济学之谜。诠释有战争论、金融论、殖平易近地论、价值不雅论等等,此中最不克不及忽略的是手艺改革论。

传统经济学家(古典本家儿义、新古典本家儿义)将英国的崛起归因于自由商业。经济学家熊彼特第一个明白否决这一说法。他将英国崛起归结为工业革命期间新手艺、新产物的开辟。

英国鼎盛期间当属维多利亚时代(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这一期间,英国享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手艺盈利。

1851年5月,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海德公园进行了一场颤动宿世界的工业科技展会——万国博览会。在一座庞大的“水晶宫”内,展出了包罗轨道、牵引车、高速汽汽船、起重机、厨具用品、铁成品等万余件工业品,博览会历时五个多月,吸引了六百多万名参不雅者。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在“光辉辉煌的玻璃顶下进行了他们的工业和和平的凯旋式”。可是,这时,英国的危机其实已经逐渐迫近。英国闻名的经济史学家威廉·詹姆斯·阿什利曾经提纲契领地指出:“自由商业政策使英国财务受惠,但却轻忽了英国的工业成长”,“他们坚信 “维多利亚繁荣”就是纳索·西尼尔所指的自由商业理论的胜利,并为这种概况的繁荣所沉醉。”【1】

维多利亚鼎盛期间,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起头了。可是,英国在手艺革命、产物改革上却掉队于德国、美国。

19宿世纪末,美国、德国在电力、内燃机、柴油机、电念头、汽车、飞机、德律风、打字机等方面的产物、工艺及办理立异方法先于英国。贝西膜工艺、西门子工艺,为美国、德国钢铁业带来了高速成长。美国办理学家泰罗奉行科学办理,极大地提高了美国托拉斯组织的出产效率。

为什么英国没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连结手艺领先地位?

在电力革射中,英国也有一些发现,如合当作染料、贝氏炼钢法、蒸汽涡轮等,可是这些发现无法与美德的电力、策动机相提并论。

更主要的是,英国缺乏对新手艺、新工艺的推广动力。英国在19宿世纪70年月末发现了从廉价的铁矿石中提炼钢的方式,可是在英国却持久沿用传统的低效的炼钢法。

1880-1913年,英国钢产量从130万吨增添到770万吨;而同期,美国的钢产量却由100万吨攀升到3100万吨,德国从70万吨增添到1890万吨。【2】

英国经济学家、国度立异系统学派的克里斯托夫·弗里曼指出:“电力呈现的环境很少见(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英国)。固然各个方面都认可电力的益处,可是因为私家电力企业的绩效眇乎小哉,是以难以引起当局的本家儿动性和公共打算。”

其实,尽管有些电气工业的发现与立异源自英国,可是德国、美国的电气手艺方法先于英国。美国将电力手艺大量推广到船舶制造范畴。到了19宿世纪下半叶,英国传统的造船业已经远掉队于美国。英国商业四分之三的海运使命,都是由美国制造的船只运输。

为什么英国不像德国、美国一样大面积推广电气手艺、炼钢工艺以及化工新材料?

最主要原因或许是海外殖平易近地的廉价资本盈利。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在全球拥有极为普遍的殖平易近地。这些殖平易近地,为英国企业供给了多量廉价原料、劳动力,同时也是英国本钱输出、商品输出的海外市场。

在自由商业的情况下,英国将大量财产、本钱转移到殖平易近地。即使利用掉队的工艺手艺,英国制造的产物依然可以连结必然的当作本优势。财产转移导致国内本钱不足,手艺改革和推广的动力不足,逐渐掉去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带领权。

早在19宿世纪50年月,英国就率先研制出了人工合当作染料,但这一材料的应用却极为迟缓。德国人从英国人手上获得这一手艺,在短短30年间便当作为英国最大的染料进口国。更有意思的是,第一次宿世界大战时代,英国不得不从敌国德国进口染料来武装本身的戎行。

英国则标的目的德国出口染料的原材料——焦炭,似乎沦为一个初级原料出口国。本家儿要原因是,英国可以从大片殖平易近地中获得丰硕而廉价的原料,转手卖给德国。如斯,初级品商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英国,则无心开辟、推广染料手艺。英国就此损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射中关头的有机化学工业的带领权。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商业额依然很是惊人,但布局性问题逐渐表露。

1864-1873年间,快要三分之二的英国商业是以制当作品换取原料和食物。1874-1903年间,该比重已降低到不外三分之一。制当作品和半制当作品进口却从1870-1875年间占进口总额的18.4%升高到1890-1895年间的24%。【2】

到了19宿世纪末,英国大量进口工业制当作品,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缔造出来的新工业制当作品。此中,机械、化学成品、加工食物以及金属工业品,都依靠于美国和德国的进口。

这时,英国根基上形当作了“从美国和德国进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制当作品,对外出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制当作品”的工业商业布局。

弗里曼指出:“这种商业布局转变的成果是,英国工业耗尽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早期由立异集群缔造出来的财富。”

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跨越英国跃居宿世界第一。英国的式微,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就已经决议了,二次宿世界大战只是催化剂。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泰”,美国昔时根柢薄、根本差,在第二次美英战争(1812年)后,不问欧洲事务(孤立本家儿义),海说神聊方实业家同心专心谋实业,试图以工业立国。后起之秀的德国在竣事了四分五裂之后,采用国度本家儿义手段建铁路、搞手艺,敏捷从欧洲大陆的俄国与法国的夹缝中崛起。英国却躺在殖平易近地的温床中,失落入了“资本陷阱”,染上“荷兰病”。

在“资本陷阱”中,最不克不及忽略的是,英国壮大的信贷本钱输出,对其制造业及手艺改革带来的危险。

英国经济史学家约翰·哈罗德·克拉潘指出:“老牌本钱本家儿义的英国那时并没有熟悉到对外直接投资与货泉本钱输出的致命区别,在引进德国和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大量对外借出本钱。英国信贷供给了差不多全宿世界的本钱。”【3】

1821年,英镑正式采用金本位制。1844年英格兰银行按照“比尔条例”确立了英镑的法定地位。此后,英镑跟着英国工业及商业大潮当作为了首屈一指的“宿世界货泉”。

作为“宿世界货泉”,英国源源不竭地标的目的宿世界列国及殖平易近地输出信贷本钱。早在19宿世纪上半叶,英国几次发生过剩性经济危机。这时,英国起头标的目的海外输出本钱。但这一过程,逐渐恍惚了财产投资与本钱信贷。

1819年,英格兰银行曩昔出口繁荣时堆集了大量黄金,便做起了推销外国公债的生意。1821年到1825年,伦敦买卖所共对欧洲和中南美洲国度刊行了4897万英镑公债,而英格兰银行对国内私家贷条目却急剧萎缩。

1825年下半年,中南美投资泡沫崩盘,跨越3000家企业倒闭,纺织机械价钱大跌80%。因为本轮增加获得鼎力信贷撑持,危机外溢到金融系统,股票价钱暴跌,近百家银行破产。

1825年末,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蓄从1824年末的1070万镑降至120万镑。最终风险传染到机械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其他几乎所有的行业。

英国凭借英镑优势在全球做起了资金销售的金融投契生意,而那时美元尚未具备英镑的统治力,美国则倾标的目的实业投资。

到了19宿世纪末,美国与英国进行了互逆操作:英国大量货泉本钱流标的目的美国,而美国大量的对外直接投资流标的目的了英国,这是导致英国式微、美国鼓起的主要原因。英国金融机构单方面地攫取利润和剪息票,轻忽新手艺对大规模融资的需求。【2】

所谓实业兴邦,大意如斯。

英国犯了海外殖平易近地资本盈利的“荷兰病”,最终在焦炙中患上了“英国病”,否认曩昔的自由商业,追求商业庇护本家儿义。

1876年,在纪念《国富论》颁发100周年的斯密晚宴上,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最喜好的学生之一”亨利·坎宁安,公开质疑他的教员们的自由商业学说。坎宁安等人逐渐倒标的目的了汗青学派,意在回复重商本家儿义、商业庇护本家儿义。

1881年,自由商业思疑论者构成了公允商业联盟要求先制订外国制造品的适度的进口税,宽免允准英国制造品自由进口国货色的进口税。

1903年5月15日,维多利亚时代精采的政治家、年近七旬的约瑟夫·张伯伦站在伯明翰市政大厅里演讲,他打着关税鼎新的灯号呼吁,在整个大英帝国的国土上,成立起一个商业庇护之墙。

此次演讲标记着,英国打响了商业战的第一枪。商业战的对象是正在快速崛起的德国与美国。

这意味,英国最高决议计划层否认了大英帝国立国之基石——自由商业。

张伯伦曾经担任英国的殖平易近大臣和商业大臣,这位“帝国政治家”本家儿张帝国特惠制,但愿成立一个壮大的英联邦经济帝国。帝国内部自由商业,实施零关税,但对帝国之外的商品征收高关税。

张伯伦的商业庇护本家儿张使英国内部起头分化,他们持久对立,上百万报酬此整整辩说了三年,导致英国政治呈现了自17宿世纪以来最大的割裂。

1915年,英国奉行财产庇护关税;1932年,又执行“渥太华协定”的“帝国特惠制”。如斯,英国彻底回到商业庇护本家儿义的老路,但却已完全损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带领权。帝国霸权一去不复返。

参考文献:

【1】英国的经济组织,威廉·詹姆斯·阿什利,商务印书馆;

【2】英国因何损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邓久根、贾根良,经济社会体系体例比力;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进修社。微信搜刮「智本社」(ID:zhibenshe0-1),进修更多深度内容。


  • 发表于 2020-03-07 02:00
  • 阅读 ( 120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