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藏人的帽子和美国西部片中的这么像?

在今天的西藏,除了「雪山,青草,斑斓的喇嘛庙」,还有什么能让走马不雅花的外埠旅客魂牵梦绕,感触感染到传说中的诗和远方?

谜底当然是本地的人平易近——尽管传统的平易近族服装已经不再是藏区本家儿流,但某些风靡雪域男女老小的时尚单品,仍然可以或许知足外埠旅客对于藏人形象的异域想象:

此中最深切人心、易于识此外莫过于「藏式弁冕」:无论在偏远的牧区,仍是富贵的都会,这种宽沿大帽都早已是人们心中的藏人标配。

· photo by ins:slioy

这种印象并不奇异,早在1950年月,宽沿弁冕便作为藏族人平易近的传统服饰,被划入「平易近族特需产物」之列,由中心同一放置出产,以知足藏族人平易近的日常需求。

不外,这些帽子的造型也其实很是眼熟,尤其是翘曲的外形和固心猿意马用的系带,跟美国西部片中的牛仔帽子千篇一律。

· 《被解放的姜戈》

事实上,这些风行于青藏高原的毡帽,大都近似于 Homburg hat、Cowboy hat、Fedora、Boss of the Plains 等曾经在西方风靡一时的经典格式。

· Homburg hat

· Fedora

· Cowboy hat

· Boss of the Plains

雪域高原上的藏人,为什么会有这么欧美范儿的传统服饰?

来自印度的英国货

1944年5月,一位名叫海因里希·哈勒的奥地利人从印度的战俘营当作功逃走后闯入西藏,并于1946年头抵达拉萨,后来又幸运地获得了驻留圣城的许可。

多年后,他在回忆录里,描述过拉萨陌头的一家售卖「欧式弁冕」的店肆:

「我们又参不雅了一家帽店,里面挂满了毡帽,式样很像欧洲人戴的宽沿弁冕。这种帽子是拉萨的畅销货,因为它的帽沿可以或许遮住阳光。不外,一顶高雅的欧式弁冕戴在留有发辫的头顶上,其实不胜入目。本土样式的帽子同他们的平易近族服装穿戴在一路却是天然协调,具有美好的高原风味。」

· 海因里希·哈勒的回忆录曾两次被搬上大屏幕,受到中国人平易近的一致否决

比拟于大惊小怪的奥地利人,那时的拉萨市平易近早已习惯了集市上的各类欧洲商品。哈勒看来与藏人形象格格不入的欧式弁冕,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进入了西藏。

1910年月留学西藏的日本人青木教文,在描述1912年拉萨陌头的市平易近装扮时,就已说起了欧式弁冕的风行:

「衣物以当地呢或外国呢,以及中国各类绢物类为本家儿……冠和帽子的形态由中国和蒙古输入的最多,迩来风行中折帽(西式呢帽之中心凹者)。」

英国探险家亨利·海登1922年游历西藏时,也用镜头记实了下了头戴Homburg hat的西藏泽本地方官员的身影。

正如奥地利人哈勒在1946年时的判定一样,这些宽沿弁冕原本就不是藏地的产品。

与佛陀的教法和很多异域商品一样,西藏的欧式弁冕最初同样是来自雪域南边的印度。直到今天,藏人热爱的宽沿弁冕在良多处所仍被称作「甲噶夏莫」,意思就是「印度帽子」。

不外,印度显然只是这类欧洲商品进入西藏的中转地。

19宿世纪后半叶,大英帝国的统治给这片古老的地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贸易活力,藏族商人们也起头从印度采购到各类别致的欧洲商品。

或许就是在这个时辰,古老的牦牛商队载着第一顶欧式弁冕穿过了险峻的乃堆拉山口。

很快,大志壮志的英国人就不再知足于隔着高峻的喜马拉雅山和藏人打交道了。

1884 -- 1903年间,英国人先后三次派出戎行入侵西藏,于1904年8月兵临布达拉宫脚下,圣城在枪炮声中沦陷。

西藏被迫先后与英国人签定了《藏印公约》和《拉萨公约》,并按照公约于1894年和1904年别离开放亚东、江孜和和噶大克(今噶尔县)为商埠,作为英印与西藏地域商品商业的主要通道。

自此,没有了中心商赚差价的西式弁冕就和浩繁英国商品一路,起头大量进入西藏市场。

西藏维新的遗产

不外,英国人带给西藏的,远不只是风行欧美的宽沿弁冕和琳琅满目标工业化商品。

宿世纪之交的变化,也给西藏的政局和社会造当作了庞大的震动。

1904年8月,在英军抵达拉萨前夜,十三宿世达赖喇嘛被迫出逃,亡命于蒙古和海说神聊京等地,五年后才回到了久违的布达拉宫。

但很快,因为清当局打算标的目的西藏大规模增派戎行,加上本身和驻藏大臣之间的矛盾,达赖喇嘛便不得不再次从拉萨出走。这一次,他选择了标的目的南去往佛陀的故里——印度,并在那边渡过了近三年的光阴。

· 留驻印度期间的十三宿世达赖喇嘛

转眼到了1911年,雪域东方的汉地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统治中国数百年的满清王朝被革命者倾覆。

清朝在西藏设立的治理机构也随即崩塌,宣统退位两个月后,驻扎在西藏的两千多名满清戎行和官员被摈除,西藏处所当局完全节制结局势。

达赖喇嘛也在此时起头解缆踏上了返回西藏的路途。

出走的几年里,因为接触了不少欧美国度使节,也不雅察了英属印度的社会现代化,达赖喇嘛深刻地感触感染到了西藏的掉队,起头酝酿西藏的维新事业。

与此同时,互市英国也使得西藏与宿世界的联系越来越慎密。1913年头的拉萨集市上已经涌入了大量的欧美商品,越来越多的欧式弁冕呈现在陌头藏人的头顶上。

就在此时,回到拉萨的十三宿世达赖喇嘛也起头在西藏奉行周全的社会鼎新,古老的青藏高原上刮起一阵强劲的维新风潮。

戎行率先起头鼎新,剪短发、戴弁冕、穿戴现代服饰当作为维新派的身份象征,喝甜茶、吃面包、握手、打网球之类的西式糊口体例也受到不少鼎新官员的追捧。

· 身着现代服装,头戴西式弁冕的藏军总司令擦绒(中)

达赖喇嘛本家儿持成立的现代戎行同一穿戴英式的礼服,采用英语口令,甚至连军乐队吹奏的都是《天助吾王》的乐章。

· 一位军官

· 藏军军乐队

在1920年月的西藏当局僧俗官员合影中,现代服饰已经占有大都,欧式的弁冕同样颇受接待。

不外,即使拥有雪域法王的鼎力撑持,西藏的维新鼎新仍是从一起头就受到了保守派的壮大阻力。

苦守自身好处的保守势力,不仅视各类鼎新政策为洪水猛兽,就连喝甜茶、戴弁冕等风行于维新派之间的西式糊口体例,也被他们斥为有悖传统的背叛行为。

维新派的奋勇鼎新,没能实现 make Tibet great again 的宏愿。跟着十三宿世达赖喇嘛的圆寂和保守派势力的从头掌权,西藏的维新事业最终宣告掉败。

不外,这场维新鼎新并非毫无当作果,至少,鼎新派们推广的全新糊口体例,就给藏人的糊口留下了诸多贵重遗产。

直到今天,源于英式的西藏甜茶仍然是藏人日常糊口中不成或缺的一部门,而自然契合高原天气的宽沿弁冕也在维新派的推广下进一步在西藏风行开来。

· 起头呈现在雪域每一个角落的欧式弁冕

汗青从藏人头顶划过

尽管已经受到了藏人的遍及喜爱,但直到上宿世纪四十年月,西式弁冕却依然没有在西藏获得一个别面的身份。

除了被欧洲人攻讦「不胜入目」,不少保守派官员也将其视为「不当作体统」的外来打扮服装,甚至一度命令禁止。

究竟结果,藏人并不贫乏汗青更悠长的传统帽饰:

· 风行于牧区的狐皮帽

· 玉树地域的盘形羔皮帽

· 卫藏农区的金花锦缎帽

· 林芝工布林区的氆氇帽

· 安多地域的高顶白毡帽

不外,这些所谓的「传统」,自己就包含着浩繁外来文化的元素。从蒙元期间起头,西藏的贵族和官员服饰就遍及受到了蒙古和华夏地域的影响,直到保守派官员们抵制西式弁冕的二十宿世纪,在贵族间还风行一种红缨帽,一向被称为「索夏」(??????),即「蒙古帽」。

· 身着官服的噶厦官员

就连吐蕃先平易近的头饰,也在频仍的文化交流中受到过波斯文化的直接影响。所谓「传统」,原本就是一个逐渐建构的过程。

· 莫高窟壁画中的「吐蕃赞普礼佛图」

最终将西式弁冕正式纳入藏族传统的,则是来自东方的共产本家儿义者。

1950年月当作为「平易近族特需用品」后,在中心的放置下,天津的盛锡福帽厂起头为泛博藏族人平易近出产宽沿弁冕。

陪伴着打算经济的有力推广,来自天津的西式弁冕就正式当作为了藏族传统服饰不成朋分的一部门。

不外,这种天津弁冕在完当作了最初的任务之后,却很快撤离了藏人的头顶。

文化大革命时代,本来的「少数平易近族特需用品」被指为是为「封」「资」「修」办事的「四旧」,包罗「平易近族弁冕」在内的大量商品被封存,平易近族用品出产企业也纷纷被批停产转型。

除了一些珍藏版的老弁冕以外,「解放帽」很大水平上代替了传统弁冕,呈现在了无产阶层藏人的头顶。

直到1973年,在国务院的核准下,天津盛锡福帽厂的平易近族弁冕才起头恢复活产。

不外,藏人服饰的演化并未到此为止,跟着市场经济的潮水,越来越多的帽子格式走进了藏人的糊口。现在,良多年青的都会藏人已经起头沉沦黑人气概的穿戴和平沿嘻哈帽,女孩们的最爱则是韩范的棒球帽和几乎人脚一双的new balance。

可是,厚重的宽沿弁冕仍然是真正old school藏人穿戴的魂灵地点。

每当高原的阳光达到一天中最刺目的时刻,只有一顶「藏式弁冕」的广大帽檐,才能让我时刻看清经幡飘动的偏向。

· photo by John Novis

文|尼洋

大象公会 | 常识、见识、见闻,最好的饭桌谈资,知道分子的进修基地。微信搜刮「大象公会」(idxgh2013),领受更多好玩内容


  • 发表于 2019-07-31 01:00
  • 阅读 ( 1394 )
  • 分类:其他类型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