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的摩尔庄园

图片:游研社 / 知乎 游研社,看懂游戏,研究欢愉。

2019 年,登岸《摩尔庄园》,游戏本家儿页显示“游戏今朝免费,已封闭所有充值渠道”。进入游戏,里面的玩家脚色数目少少,他们中的大大都也都表示的不像一位玩家,更多像一位过客——上线后四顾茫然,行色仓促,很快下线。

十几年曩昔,这个旧日爆火的页游变得像荒疏了的社交网站,玩家们心照不宣的短暂登录进游戏,不久后就分开,说是想回来“找童年”。至于这些人事实想如何找回童年,又找到了没有,他们本身也说不清,只不外在游戏里看到曩昔的风光后,大大都人又都称心满意的走了,不再回来。

[ 1 ]寻找此刻的玩家

《摩尔庄园》对于良多人来说,可能已经不再是个游戏了。

2008 年,页游《摩尔庄园》十分热点,网页里挤满了圆脸,红鼻头的小鼹鼠。这是个曾经在儿童间风靡一时的游戏,无论你玩没玩过,至少都听过它的名字。

随后在并不短暂的一段时候里,《摩尔庄园》履历了爆火,不竭更新,到建造组闭幕,游戏停更,游戏内功能损坏,濒临停服等一系列事务。它能延续至今,甚至给人一种“苟延残喘”的感受。最主要的是,那些玩家们长大了——无论他们是否还继续玩游戏,至少他们此中的大部门都不会再提起乐趣玩这样一条目简单,稚嫩的网页游戏了。

但此刻这个可以用冷落形容的游戏里,仍然有一部门玩家存在。

2019 年,我登录进《摩尔庄园》。在接连进了几个荒无火食的地域后,我挤进了显示为爆满的办事器。屏幕上显示,几个装扮富丽的脚色正鹄立在游戏内的广场,特效瞩目,不外和零几年出头时游戏里的盛景比拟,这一幕仍然显得无比冷僻——这也是现在游戏里的常态,即使是在人多的办事器,也只有装饰特效仍在孜孜不倦的晃悠。

在此之后,我在广场上接连站了好几天,但仍然没有完全摸清这些仅存的玩家们的行为纪律。

现在的《摩尔庄园》变得更像是一条目挂机模拟器。在放置着小游戏的区域里,我很少见到有玩家出没。他们反而老是堆积在空旷的广场上,然后静默无声地站着,挂机,最后下线消逝。我一度觉得这些账号都来自于工作室——但我后来想起这个游戏其实也不需要工作室了。

有的时辰,这些玩家也会零琐细碎的聊天,抛出不求回应的只言片语——尽管有的人发出一两句话就消逝了。或是换上富丽的坐骑,然后毫无目标的闲逛。

在岑岭期,互动和交流会变得多起来,但往往也难以持续,组成一个完整的勾当。少少环境下,会有一些无比短暂的典礼,好比“倒数 3,2,1”然后同时发出不异的脸色。我并不睬解这样的行为有什么乐趣可言,于是启齿扣问,获得的也是毫无意义、随心所欲的回覆,好比“欢愉就完事了”,或者几个高兴的脸色。

现在的《摩尔庄园》里,也根基上没有了新人。这是个官方标注为“适合 6-14 岁儿童”的游戏,但现实上的玩家群体的平均春秋又远超于此——我有时会试着扣问玩家们的春秋,获得的数字大致在 18—21 之间——他们根基都曾是这个游戏的老玩家。

近似问春秋一样的问题,我也在游戏中问过良多,但现在的摩尔玩家老是会很快下线或是纯真挂机,所以很多都得不到回应,私信也经常如石沉大海。在《摩尔庄园》的几天里,玩家们给我的感受是他们并不把这个游戏看成游戏。

后来我起头只问一个问题,然后获得一个又一个无比相似的回覆——这个问题叫作“你们为什么还在玩这个游戏”,而我获得的普遍且同一的谜底则是“找童年”。

至于是怎么样找,又找到了没有,并没有人回覆我。

于这样的环境下,在游戏里,唯有一位叫作“阿鹬”玩家和我在机缘巧合下进行了时候较长的,较为具体的交流。

8 岁那年,阿鹬玩了《摩尔庄园》。对这个游戏她其实也没什么深刻的回忆,独一能跟我讲出来的故事,就是本身曾经在游戏养过一头猪。现在的阿鹬方才高考完,某一个刹时俄然想起这个游戏,就上来看看,发现它倒也没什么转变。

阿鹬说:“纪念,出格纪念,(那时)对峙赚摩尔豆养活本身考各类职业。”

然后她就下线,当作为我老友列内外再也没有亮过的名字之一。

[ 2 ]寻找曩昔的玩家

“寻找”也是《摩尔庄园》论坛的本家儿旋律。

在《摩尔庄园》的贴吧里,我见过近乎无数个寻人启事类的帖子。

和现在的网游比拟,《摩尔庄园》显得特别了很多。在这个游戏火遍大街冷巷的年月里,孩子们并不相信永别,社交软件也没有现在这般深切人心,所以大大都玩家都没有留下流戏中老友的联络体例。再加上三番五次的断根数据,和童年网友掉散的人不可胜数,原因也千变万化,不尽不异。

本年 1 月 30 日,凌雪发帖:“但愿能再次见到她,不管有多久多远”。

2009 年的 1 月 30 日,凌雪在摩尔庄园上加了一个叫作“妍雪”的老友,当作了游戏里形影不离的伙伴。凌雪上小学时为了连结成就,家人把他的电脑锁了起来,所以能玩游戏的时候挺少。

就在夹缝中的游戏时候里,凌雪和妍雪当作了非分特别要好的伴侣。但最终凌雪仍是于初中时不再登录游戏,随后和这位老友掉散了。在寻人的帖子里,他写出的结语很是诚恳:“我不知道今后能不克不及再次见到她,她不是通俗的老友……若是我能看到她再次上线,我必然会和她一路重回十年前的欢愉光阴。”

一个 ID 为“无敌小贝壳”也正在试图找十年前的伴侣,“pk 小鬼”。

“无敌小贝壳”对这个旧日老友的独一印象就是“应该是男的”,但她仍然忘不了曩昔在游戏里的那段时候——那时他们年数都还小,只要看到对方上线了,就会第一时候去往对方的办事器。

因为通信体例有限,“无敌小贝壳”又被盗了号,从此掉去了联系。“很想他,想了好久好久,十年后的今天我仍然无法忘怀”,她说。

我问“无敌小贝壳”,曩昔这么多年,会不会担忧对方早已不是当初的样子,她答:“即使实际中,也有良多人会渐行渐远,可曩昔的那些事,确实是存在过的。”

诸如斯类,有关《摩尔庄园》的寻人启事八门五花,但它们在某些方面又揭示出惊人的一致性——寻人者俄然被一个念头惊醒,随后想起旧日游戏中的老友,遂想回来找一找。至于找到后要怎么样,聊些什么,如何称号,他们都没想过。

除此之外,在这些寻人事务中,还有另一个令人遗憾的一致点,就是最终没了音讯,无结而终。

[ 3 ]

这句话可能有点俗气,但现在的《摩尔庄园》,给我感受就像芳华的墓志铭。

这条目游戏履历了十几年的光阴,在一个已经不再更新,也不再有趣的游戏里,仍然有玩家在浪荡,这简直是一件很神奇的工作。几年前,也有人在知乎上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人仍在玩摩尔庄园?”,下面一位网友给出回覆:“因为那是曾经的宿世外桃源”,被顶到了最高。

可惜的是,到最后,我也没能找到一个频仍迷恋《摩尔庄园》的玩家,能同我讲清晰他们登岸这条目游戏试图寻找芳华时,事实是抱着如何的心态。他们给出的回覆都是恍惚的,难以理解的——不外这也是“情怀”这种豪情的常态。

我和一个曾经发帖寻小时女玩伴的玩家聊过他寻找对方的寄义和目标,他也同样诠释不清,他说即使找到,八当作对方也有了孩子,也没什么意义。我后来告诉他,我可以帮他转发或发文,但这位玩家仍是显得有点欠好意思:“这不主要,就是一个游戏罢了”,同时他也感觉:“应该是找不到了”。

后来我反问他,为什么既然认为不主要,知道“就是一个游戏罢了”,又大白但愿迷茫,为什么还特意要发帖试着寻找?他说,因为试一试,总能找回点什么。

  • 发表于 2019-07-25 23:36
  • 阅读 ( 98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