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的网红经济学
光在淘宝,广西螺蛳粉客岁一年就卖出跨越2840万件,击败烤冰脸、热干面、擀面皮等当作名已久的处所小吃,当作为最受接待的美食。

这是一个被海说神聊回归线贯串的小城,空气中有一种挥不去的潮湿,这里的夜,来得也出格迟。
晚上十一点,淡黄色的汤水咕咚咕咚地窜着,嫩白色的米粉在中心打滚儿,辣椒油、酸笋、腐竹、花生米接连下锅,红色在此中晕染开,再加一把有黄瓣的油菜花,焯一遍,盛进深口的玻璃盘,鸭脚和蛋饺又接踵滚进红汤中。
又臭又鲜的味道,似乎要透过屏幕窜入不雅众的鼻孔。手机左上角数据显示,有15000多人不雅看了这场已经6个小时的直播。窗外的柳州缄默在暗中里,柳江河水吹上来一点点寒。
三月,西南仍是湿冷天,螺蛳粉的酸和辣像一台小太阳滋滋地烘烤水气。不单单是柳州,整个广西都是如斯,远在异乡的人无不念忘这碗鲜喷鼻。
算起来,广西有各类粉——河粉、肠粉、桂林米粉、南宁老友粉、角粉……南宁老友粉是用很软的河粉做的,螺蛳粉是用一种很硬的榨粉做当作,口感劲道。螺蛳粉的汤也出格,水中加螺蛳熬当作,所以有美味,但螺蛳肉被煮烂,在汤中并找不到。
最勾人的,天然是螺蛳粉的气息。
气息的记号
来杭州七年了,晓燕比来发现一处还算地道的螺蛳粉店,固然比不上老家广西贺州的,可是她兴奋得一个周末天天都帮衬。那天,她下了车走在回家路上,闻到一股特别而熟悉的气息,一时又想不起是什么,顺着找到了招牌上心心念念的三个字,她才想起这是家乡整条街巷都满盈的喷鼻气。
螺蛳粉的味道,就像门客的记号。
螺蛳粉特有的臭味,来自腌过的笋。广西人爱吃酸,陌头巷从头至尾都有“酸嘢”,嘢在粤语中是“工具”之意,对于本地人来说,梨、苹果、桃子、李子、番石榴、黄瓜、萝卜都是“酸嘢”,经一顿腌制事后,酸味将付与其极新的美味。
小魏第一次闻见,是因为来自广西的大学室友趁世人不在,煮了碗螺蛳粉独自咀嚼,刚进宿舍的小魏絮聒着“走廊有轮胎的味道,我们开窗晾晾”。她后往返忆起,那时舍友就静静地端着碗,看着她,一脸尴尬。
门客对螺蛳粉南北极化十分严重,要么爱得不可,要么对“臭味”敬而远之。知乎上“为什么螺蛳粉那么臭,还有那么多人上瘾?”的回覆获得了3789个赞、1118条评论,门客和路人都介入会商“螺蛳粉臭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喜好吃”;还有人提问“若是公共场合食用螺蛳粉致人灭亡,可否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或者风险公共平安罪”,有学生花了近四千字作答辩驳。
晓燕从来不标的目的没去过广西的人保举螺蛳粉,她感觉外界很难理解,还会嫌弃。她曾经在知乎上跟别人真情实感地怼过,写了一大段文字,“真的,他们说螺蛳粉臭,然后我就鄙人面写了一大堆。”她说,这种感触感染就像粉丝对偶像一样,“你不克不及说我们家的欠好,你可以说你不吃,但你不克不及说欠好”。
最起头,这股味道只有广西人才识得。2011年,新概念作文角逐一等奖获得者马中才,在海说神聊京开了“螺蛳粉师长教师”。他记得,早期顾客中除了捧场的老友,绝大大都是周边的广西人。他的广西伴侣、歌手吴虹飞写了篇文章,在7万个微博粉丝中打响第一炮。
湖海说神聊人小映大学时去重庆大学城玩,走在路上俄然闻到一股“超臭”的味道,好奇心差遣她进了那家人头涌动的螺蛳粉店,怕太难吃,两小我只点了一碗。他们发现,臭的是酸笋,粉好吃,汤汁又辣,适合吃惯鸭脖子的湖海说神聊人;再吃几口,发现笋虽闻起来臭,但吃起来“够味”。吃完,两小我又叫了一碗。螺蛳粉的酸辣味刺激味蕾,让人吃过一次还想吃。再后来,她在深圳练习,为了帮衬一家螺蛳粉店,经常晚上半路下公交吃完再回家。
到海说神聊京做记者的小魏在通州海说神聊苑,碰着家柳州人开的螺蛳粉在搞团购勾当,尝了尝,从此爱上了。“辣到叫妈妈。配上酸笋酸豆角,的确是味觉上的极致体验。”
她从淘宝上团了良多,写稿间隙来一碗,酸爽解压,她管这叫“足不出户的私密的味觉极致体验”。
螺蛳粉的臭,反而当作为一种特色,让人一吃就忘不失落,似乎是互联网时代的臭豆腐,超越了同根同亲的桂林米粉和老友粉,吸引了年青人的会商以及测验考试。
开了九年螺蛳粉店的马中才说,螺蛳粉是一年比一年火,尤其是近两年,品种也越来越多,随之也激发了比力和试吃的勾当,整个行业垂垂“水大鱼大”。
它俨然是个网红了,从浩繁处所小吃中脱颖而出,在B站上搜刮“螺蛳粉”,有1千条视频,点击量最高的一条有192万,试吃螺狮粉也当作了国内外浩繁视频博本家儿必“打卡”的当作就。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在各大平台开设的螺蛳粉网店跨越6万家。淘宝发布的《2018平易近间美食地图》显示,广西螺蛳粉客岁一年卖出跨越2840万件,击败烤冰脸、热干面、擀面皮等当作名已久的处所小吃,当作为最受接待的美食。
非本家儿流逆袭
2011年,柳州人慧慧去天津读大学,没想到,此去便与螺蛳粉挥别四年。
她记适当时天津只有一家店,从黉舍曩昔太麻烦,因而大学时代除了寒暑假回家,只在去海说神聊京玩时吃过两回,她至今记适当时很火的三家店的名字。一结业,她拖着行李回到老家,从此和螺蛳粉相依相守。
门客对螺螄粉南北极化十分严重,要么爱得不可,要么对“臭味”敬而远之。
慧慧直到2017年才给在海说神聊京的大学室友安利了一条目螺蛳粉,因为之前一向没有好吃的袋装条目。
因为气息刺激、地区口胃差别等身分,出了柳州地界,螺蛳粉店很难站稳脚根。在南宁长大的马中才回忆道,那时有的店肆因为被投诉味道太大而封闭。用小魏的话形容,去一次店里,那个味道渗入头发丝儿。
雪瑞感觉,比拟老家的南充米粉,螺蛳粉处置得比力好了,自家的包装咀嚼道和店里差良多。因为伴侣在广西阳朔开酒店,她总去度假,趁便享用螺蛳粉。
和很多垂垂覆没的传统小吃纷歧样,螺蛳粉在泉源上解决了工艺问题,让材料轻易打包运输,放到线上发卖,让更多人接管。
六年前,开店不甚顺遂的马中才回到南宁,试着做袋装螺蛳粉,他现在被称为“袋装螺蛳粉第一人”,那时找不到出产袋装螺蛳粉的工场,也没有螺蛳粉出产的企业尺度,一切都要本身试探,从食材的包装、灭菌,到出品的质量,再到部门产物的主动化出产和包装。
2016年2月,螺蛳粉处所尺度在柳州颁布发表出台,合用于广西区域内所有该类预包装出产企业,此前柳州当局也组织了一系列推广勾当。
柳州被奉为螺蛳粉的发源地,正如每个传奇小吃都需要一则故事:唐朝文学家柳宗元被贬至柳州,郁郁寡欢,胃口欠佳,府中大厨周万福一日在柳江边洗菜时顺手捡回几个螺蛳,做当作螺蛳粉,招得柳宗元夸赞,由此历时千年。当然,考古学家早有论证,螺蛳粉的汗青不会早于20宿世纪70年月, 究竟结果主要的调料辣椒直到明末才从美洲传入中国。
柳州本是古镇,后来又是西南工业重地,有“金嗓子”“两面针”“五菱”几张手刺,现在它的新招牌是“柳州螺蛳粉”,米粉加工、甜竹笋莳植、豆角莳植、螺蛳养殖,整条财产链都带起来了。在柳州,粉圈红人“螺霸王”天天产销袋装螺蛳粉6万~8万包。
整个柳州市袋装螺蛳粉产值从2014 年的5亿元增添到2017年的30多亿元,年快递寄件飙升到2000万件,日销80万袋。2017年,袋装螺蛳粉加工业全财产链和餐饮实体店带动就业5万多人。柳州螺蛳粉自营出口企业已成长到5家,出口买卖额达30万美元。
尽管新人辈出,行业还在很早期的阶段,但最早做螺蛳粉的品牌已经死了一波。
在德国读书的雪瑞有时会去亚洲超市买回来过瘾,这在异国是豪侈品,售价三四欧元,半斤八两于国内能买一箱子的价钱只能买一袋。
姚妍是土生土长的柳州人,吃了二十多年的螺蛳粉。“螺蛳粉对于我们来说,和那个环绕地球几多圈的奶茶比拟,是没有问题的。”
2015年摆布,她在广西海说神聊海读大学,发现市道上的螺蛳粉多了起来。家乡在中部,大学在南部,同在一省,姚妍感觉螺蛳粉味道都纷歧样,陆陆续续,她试了良多条目柳州螺蛳粉。后来她吃到了熊家坊,也就是她现在插手的团队。
熊家坊是个新品牌,2017年才出场,团队都是95后,凭着淘宝直播当作长起来。美工、客服、内容运营、店肆运营等各个职位的同事轮流直播吃粉,天天直播8小时摆布。从最早的300人看直播,到现在的近两万人同时不雅看。

△整个柳州市袋装螺蛳粉产值从2014年的5亿元增添到2017年的30多亿元,年快递寄件飙升到2000万件,日销80万袋。
熊家坊一家三代都围着螺蛳粉打转。熊老板记事起,家里的米粉工场就霹雷隆地响,“老董事长”爷爷时不时还给他讲曩昔一家人怎么手工做粉。开初,这些米粉工坊只供给给实体店,90后的熊老板大学结业后回家折腾,增添做配料和汤头的产线,在淘宝上卖包装品。
尽管新人辈出,行业还在很早期的阶段,但最早做螺蛳粉的品牌已经死了一波。要么自立出产发卖,被压货拖死,资金流断裂,慢慢地,三五百平方米的工场封闭了;还有一些小品牌依靠贴牌代工,没有怪异卖点,只能打价钱战。
马中才远远地预见,任何食物若是工业化的水平越高,口胃就越单一,那么良多传统的工具就丢失落了。生生世世做螺蛳粉的、有情怀的小家庭作坊,会被工业海潮覆没。“想到这些就会比力难熬难过。”当然,这也是品牌化大出产、螺蛳粉全国化的必经之路。
螺蛳粉师长教师在快要十年的时候里,只在海说神聊京和沈阳网上很火爆,但实体店很是不轻易经营。一方面,在广西螺蛳粉接管水平高,每隔一个公交车站就有一家店,可是人均消费低,最多十几元一碗,以夫妻小店为本家儿;另一方面,在广西以外的省市,螺蛳粉因为味道大,选址都受到局限。
马中才曾经试图为品牌标的目的风险投资机构融资,但被拒之门外,贫乏本钱的助力,也使螺蛳粉店的扩张难上加难。一位投资人透露,餐饮企业很难上市,必然水平上影响了本钱投入的热情。但串串、麻辣烫等处所特色小吃的品牌化一向是投资范畴存眷的對象。
别的两位消费投资人暗示,螺蛳粉的问题在于本钱对市场规模巨细存疑,“麻辣烫是公共化的,螺蛳粉有味道,受众可能还没有臭豆腐大”。
拯救孤傲
1997年出生的姚妍现在负责着熊家坊的淘宝直播,从不雅众只有寥寥的三百做到了上万人。
2011年的螺蛳粉师长教师在微博上找到第一波粉丝,这也是早期社交收集营销的经典案例。吴虹飞保举、马中才撰写门客故事,还有大V转发,文艺圈的李健、阿丘以及陈晓卿让其在微博上传开名号,陈后来又把螺蛳粉拍进了《舌尖上的中国》。
到了2017年,直播当作为新的杠杆。姚妍天天直播的内容不算复杂,从下战书五点起头,在老板关失落的暖锅店里,咕咚咕咚地煮螺蛳粉,再玩些近似你画我猜、扑克牌、脚色饰演的小游戏。
她感觉,保举美食,光说没有效,要面临面和顾客交流互动,当对方不领会螺蛳粉是什么,做出一锅展示给他看。
熊家坊的直播老是很热闹,本家儿播在镜头前吃,另一个同事在后面劈里啪啦讲,即便只有一小我入画煮粉,也高声唱着风行曲,还会加上一两句俏皮话。有人问为什么没有海鲜,本家儿播喊着“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baby”。
姚妍说,这是深夜食堂的意义,良多不雅众都是上班族,晚上的时辰才有空打开手机,看着高兴,很放松。
这就是孤傲经济。脉脉数据研究院对上万名职场人进行的一次“孤傲感”调查显示,61.47%的人日常平凡会感应孤傲,27.22%经常孤傲。这些孤傲者不喜好在购物、吃饭、娱乐等日常勾当中与人交流,更喜好一小我完当作这件事,最好连和办事员或伙计措辞的机遇都没有。
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独身社会》中写道,在现在高度互联、超等活跃、24小时年中无休的社会文化中,茕居让城市人有时候与空间来实现有用率的自我隐居,可是,也带来了压力与孤傲感。住房当作本、婚恋当作本和工作状況等多种身分彼此交叉,看似“本家儿动选择茕居”“本家儿动选择独身”的背后现实上隐含的是个别的无力感。
爱吃螺蛳粉的海说神聊漂小蕾冰箱里囤着各类从淘宝、每日优鲜购买的半当作品,除了袋装螺蛳粉,还有袋装广东的汤包、潮汕牛肉面……她不怎么会做饭,又忙,吃够了外卖,花个几分钟本身就能做顿大餐,快节拍糊口里仅剩不多的间隙可以或许追求品质以及典礼感。
晓燕也喜好看吃播,在碎片化的余暇里打发时候。城市糊口其实太忙碌严重,褫夺了人们进入大城市以前的糊口趣味。
她还记得小时辰的菜式,一锅汤,配上青菜和荤菜,再加上酸菜,小孩子负责拿筷摆碗,爷爷奶奶先落座举筷。
广西有分歧于广东、四川和重庆的暖锅,清水煮一只鸡做锅底,在傍边涮菜,切点姜片、葱花,再添点小米椒,淋上酱油喷鼻油;还有粥暖锅,在粥里面烫肉吃。正餐必喝汤,丝瓜、瘦肉、玉米、排骨、莲藕、海带、鸡蛋、绿豆都可以加进去,炎天叫“清补凉”,放几味药材。早上要么吃米粉,要么喝粥,毫不喝白粥,要有瘦肉、骨头、胡萝卜,最次也要打个鸡蛋,浇开花。
今朝我国茕居糊口的当作年人数目已跨越5800万。阿里数据显示,全中国有跨越5000万空巢青年,而海说神聊上广深占了近1000万。
广西人记忆里的螺蛳粉店都是家庭小作坊,一般人家不会本身做米粉,随便钻进一家店,五六元钱吃饱肚子。十几平方米的店面,夫妻两小我,最多有白叟帮手端菜。不克不及再大了,规模大了,都没人管。
门头的招牌“黄氏螺蛳粉”“李氏螺蛳粉”,就是一个个家庭的象征。
有的店不开早餐,午餐才开门,营业到三更,一堆年青人挤着吃宵夜。店里有桂林米粉、肠粉、老友粉、螺蛳粉,配料在墙边的桌上一字排开,门客随便加料,有一种介入缔造美食的欢愉。
晓燕记忆里,高中时辰的螺蛳粉是一种典礼感,特意在时候丰裕的晚上吃,从食堂端进教室,同窗边吃边聊。
她爱吃,但她感觉算不上吃货,大城市里商场餐馆同质化太严重,她只记得品牌名字。“很厉害的吃货要知道苍蝇馆。”她兴奋地讲起来,有一次在杭州一个长幼区发现乡间早点铺的小店,卖油条、酱饼、包子、馄饨,“真好吃,并且廉价,你知道吗?五毛钱,你知道吗?五毛钱一个包子”。
这种畴前到处可拾的欢愉放在物欲纵横的当下,可算是豪侈品了。日常里,她只能从楼下日渐乏味的沙县小吃找回些许安慰,又或者,试着撕开螺蛳粉的袋子。
夜幕降临,互联网与螺蛳粉让人们找回家的感受。
作者:李漠
来历:《财经全国周刊》2019年08期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