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药为何频遭“降价死”?

救命药为何频遭“降价死”?

曩昔几年,“药荒”轮流上演:2011年,心脏手术用药“鱼精卵白”呈现全国性紧缺;2012年,治疗心脏衰竭的急救用药“西地兰打针液”欠缺;2013年,治疗甲亢的“他巴唑”断货;2015年,心外科用药“地高辛片”、“放线菌素D”全国断供……

这些首选救命药多是已纳入医保的低价药,此类药品的欠缺,使患者们不得不选择昂贵的替代药品。严重的求过于供,还滋生了欠缺药品的“暗盘”。

在医药市场上多次断供的“放线菌素D”是一种比力“小众”的肿瘤化疗药物,治疗儿童的肾母细胞瘤、配偶科的滋养细胞肿瘤等疗效切当。活着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部门实体肿瘤诊疗指南中,“放线菌素D”被列入首选化疗方案。该药的价钱在化疗药物中算是廉价的,属医保报销药品,0.2mg/支的“放线菌素D”,价钱为10多元,一个疗程仅需10余支。可以说,该药是名副其实的廉价“救命药”。而在药品断供的环境下,国外替代药一支近6000元。

除了价钱昂扬的进口替代药之外,药店供给无法知足患者购药刚需的近况也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一药难求的环境下,黄牛做起了倒卖生意。

一盒治疗罕有的婴儿痉挛症的打针用促皮质素(ACTH)正常零售价只要7.8元,但在良多家病院却难觅踪影。而“暗盘”上的售价竟跨越了4000元。但即使是这样的“天价”,因为药品自己的稀缺性,也仍然不轻易买到。

良多药店都拒卖药效更好的廉价药,这些药品在采购过程中,常被厂家奉告原料缺乏、厂家临时不出产等,进而标的目的采办者保举利润更丰厚的替代药。

作为一种助消化的常见药,售价为0.9元的“干酵母片”已经很难在药店里买到了。伙计保举的多为诸如“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售价在15元以上的药品。伙计保举最多的“乳酸菌素片”,批发价仅为5元,售价为28元。

记者按照“天桥牌干酵母片”包装袋上所注明的企业德律风号码,联系了出产厂家“广东五洲药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回覆说:“我们没有停产,也没有减产,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正常出产。”而为何出售该药的零售店削减,厂家回覆:“可能是这个药比力廉价,药店感觉不挣钱吧。”

有些看似消逝了的药品,其实只是“换了个身份”从头呈现罢了。我国曾上演过每年批1万多种“新药”,统一当作分“死而复活”、“此死彼生”的闹剧。

良多“降价死”其实是假死,是换包装、换“马甲”。一位连锁药房的采购部长诠释道:那时“死失落”的本家儿如果那些现实当作分不变,换包装、改剂型、变规格、造新名后从头报价的品种,在那时环境下,只要有转变,就可以换名,就可以提价。

良多企业纷纷在创“新药”上做文章:把本来的每瓶100片的大包装,换当作每板10片的铝塑装;本来的粉剂改当作片剂、针剂、胶囊、缓释片;每片含有用当作分150毫克的变为50毫克、1克……药的本家儿要当作分及疗效不同不大,可价钱一下就翻了十几倍,使本来相对利薄的品种,被动出局。

两年前,抗癌药赫赛汀的国内市场价钱约为每单元24500元,一个疗程约四五十万元。但颠末2017年的价钱集中构和后,其进入医保药品目次后的支付尺度降至每单元7600元,降幅约为70%。因为利用的患者人数剧增,造当作全国规模内求过于供的缺货状况。

作为第一批经由过程以量换价压低价钱并进入医保目次的36种高价进口药之一,对于赫赛汀可能呈现的“降价死”现象,天然不克不及失落以轻心。在价钱构和中,要求跨国药企对国内市场的需求量波动有所预见和筹办,优化药品出产与供给链条,包管相对不变的供给量,或许能有用预防进口药降价死现象的发生。

作者:佚名
来历:《今日文摘》2018年第15期
 


  • 发表于 2019-05-07 21:20
  • 阅读 ( 79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