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春节”,一年伊始,除旧岁,迎新春,道贺春节,是我国数千年来的习俗。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云:“正初一日(初一)谓之元旦,俗称新年”。前人认为它是“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饮屠苏酒。宋·王安石《元日》诗:“爆仗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目,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幅布满着勃勃朝气的风俗风情画揭示在我们面前。此中“屠苏”即屠苏酒,可见,屠苏风尚已入宰相家。
据葛洪《肘后方》载:屠苏酒由年夜黄、川椒、白术、桂心、桔梗、乌头、菝葜(一方有防风)构成,绛袋盛,以十二月终日悬沉井中,正初一日平晓出药,置酒中煎数沸,岁旦饮之,可以口避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取滓悬于中门,以避瘟气。三日外,弃于井, 井水亦免疫。
梁·宗慎《荆梦岁时记》也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杨”。
又孙思邈《备急令媛要方》卷九·伤寒载:“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岁旦屠 苏酒方:年夜黄十五株,白术十八株,桔梗、蜀椒各十五株,桂心十八株,乌头六珠,菝葜十二株,(一方有防风一两),此七味咬咀,绛袋盛,以十二月终日日中悬沉井中,令至泥,正初一日平晓出药,置酒中煎数沸,于东标的目的户中饮之。屠苏之饮,先从小起,几多安闲,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饮药酒得三朝,还滓置井中,能仍岁饮,可宿世无 病,当家表里有井,皆悉著药辟温气也。”
《红楼梦》五十三回: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利果、如意糕毕……
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也有“祖训”:先少后老。即少年得岁,老年掉岁,将来属年青一代,上一辈自发退让。顾况诗云:不觉宿将春共至,手把屠苏让少年。
贺年。古时正月初一,有贺年和拜年之分:贺年是标的目的长辈叩岁;拜年是平辈彼此道贺。
现代,一般为家里的长辈率领年青一代出门谒见亲戚、伴侣、长辈,标的目的对方以吉利语祝贺新年,后一辈并须叩首致礼。本家儿人家则以点心、糖食、压岁钱盛条目。现在,良多国度机关、企事业单元等,大师一路堆积彼此祝贺,谓之“团拜”。一般可分为:走亲戚;礼仪性的拜访;感激性的拜访;串门式的 拜访四类。
贺年习俗内容和形式跟着时代的成长也转变不竭,如德律风贺年、短信贺年、微信贺年等。
燃爆仗。正月初一朝晨,开门年夜吉,先放爆仗,谓之"开门炮仗"。爆仗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合座红”。这时全村、全街瑞气,喜气洋洋。此外,也有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年夜顺”…
贴画鸡。古代正月初一此日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魅邪气。据传,此风尚源于晋朝人著的《玄中记》:度朔山上有只天鸡,说是当太阳是方才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年夜树上 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全国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是以春节所剪的鸡,现实上是象征着天鸡。
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若是这一天扫地,会扫走财气,将“扫帚星”召来,会遇霉运,是以不克不及扫地。垃圾、污水也不克不及倒在门外,如许可能会破财,良多处所至今仍保留着如许的习惯。一般是大年节打扫清洁,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筹办一个年夜桶,用来盛放废水,当天不过泼。
占岁。古代平易近间按照正月初一往后的这几天气候阴晴来占今年年当作。据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 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假如当日晴朗,则所本家儿之物繁育,当日阴,所本家儿之日不昌。
后宿世人们沿袭这一习惯:初一至初十,皆以气候明朗,无风无雪为吉。也由占岁成长当作一系列的祭奠、庆贺勾当,若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 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可刑的风尚。
吃饺子。大年节、正月初一吃饺子一般为海说神聊方习俗,不外,现在良多南边也起头吃饺子。在大年节时吃饺子,谓“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年夜年头一吃饺子则谓“为了一年交好运”。
唐宋期间,人们已将饺子视为美食。明朝张自烈《正字通》载,唐代称饺子为“牢丸”,又称“粉角”;宋代称为“角子”,据《东京梦华录》载:汴京有卖“水晶角儿”和“煎角子”。
海说神聊齐期间,饺子也被称为“馄饨”。颜之推云:“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全国通食也。”这里的馄饨,现实上即为饺子。
饺子专用名称呈现于明朝,据《万历野获编》载,谚语云:“细皮薄脆对多肉馄饨,椿树饺儿对桃花烧麦。”句中的“椿树饺儿”是海说神聊京的名食,也明白区别了馄饨、饺子、烧麦。又据刘若愚的《酌中志》载,饺子在明宫中称为“扁食”。正月初一“饮椒柏酒,吃水滴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
可见,正月初一吃饺子或许起于明朝,且还在饺子中包银钱的游戏。
清朝《燕京岁时记》载,正月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饺)而食之,谓之煮饽饽。 举国皆然,无分歧也。”又《调鼎集》中,明白区分了饺子与馄饨,它们不再混为一谈。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